返回

第33章:大国难为【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章:大国难为【4K】 (第2/3页)

方的三公木牌,侃侃而谈道:

    “世祖重用尚书台,自此三公失权,事归台阁。”

    “此事无可厚非。”

    “以我之见,外戚之患更甚于宦官之祸。”

    戏志才的理由也很充分,他甚至只提了两个人,便让荀攸也不得不点头。

    原因无他,只因他说的是王莽和梁冀。

    要知道汉成帝时虽然解决了宦官乱政的问题,但却迎来了更大的危险。

    因为汉成帝继位后,王凤以皇太后王政君兄长身份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权、行政权于一身,自此开始了“王与刘,共天下”的时代。此人专断朝政十一年,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

    即便后来王凤病死,前汉朝政也几乎完全被外戚王氏把持。

    王凤临终前推荐堂弟王音接任,成帝便授其“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此后王商、王根、乃至于王莽都悉数执掌朝堂。

    “大司马,领尚书事”,几乎都成为了王家人的标配了。

    即便后来末代天子汉平帝继位,却已经奈何不了王氏了。

    在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王氏就这样接力成为大汉天下的主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莽篡汉其实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如司马家。

    只听得戏志才一脸严肃道:

    “前汉有乱贼王莽,本朝亦有跋扈将军梁冀。”

    “梁冀纵然未曾篡位,然废立天子者三,甚至毒死少帝,其行与王莽无异。”

    “宦官乱政固然可恨,然终不能谋朝篡位。”

    “与之相比,外戚之祸若起,则有天地倾覆之危。”

    说罢戏志才便朝魏哲一礼,肃然道:

    “为天下计,还请明公绝外戚掌权之路。”

    闻听此言魏哲若有所思,但没有立刻表态。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点被戏志才说服了,毕竟后世又出了一个篡位的外戚。

    只不过隋文帝杨坚的名声就要比王莽好多了。

    即便他抢了自家外孙的皇位,但依旧谥号文皇帝,堪称美谥之极了。

    想到这里,魏哲默默在手边的案牍上记上一条:

    外戚不可掌机要、入中枢、参军事。

    没办法,卫青、霍去病终究是特例,外戚大概率都只能出权臣与逆臣。

    说实在的,也就是现在仅有他们几个人开小会,否则换种场合这种事情还真不方便说,也不能说。

    ……

    “……至元帝即位,多行宽政。卒以堕损,威权始夺,遂为汉室基祸之主……治国之道,得失之理,可以鉴矣……”

    “……夫刑罚者,治乱之药石;德教者,兴平之梁肉也。夫以德教除残,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罚理平,是以药石供养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连之会。自数世以来,弊端累及,实当用以猛药……”

    书房之中,几人就这样从白日讨论到晚上。

    稍微用了晚餐之后,几人便继续挑灯夜战。

    直到月上中天,见戏志才满脸疲惫,魏哲这才恍然,连忙叫停。

    他可不想大事将成之时,却一不小心把戏志才熬死了。

    于是魏哲连忙让府内随侍的医官樊阿过来替戏志才看看。

    为了安全起见,魏哲甚至直接下令让樊阿这几日就入驻戏府,近身照看调养。

    然而待戏志才等人离去之后看着书房中那贴满字条的墙壁,魏哲却陷入深思。

    经过今日这番讨论,他这才发现自己险些陷入了冗官陷阱。

    没错,君主专制的统治逻辑确实是中央集权,但那也看什么程度。

    他如果一味的想要攫取权利,那么皇权的末端该如何界定?

    如今天下人口不过四五千万,即便休养生息至多也就能养六千万民。

    这种客观条件别说和明清时期相比了,就算是和北宋比也大有不如。

    毕竟北宋虽然残缺,但它却是华夏首个亿级人口帝国。

    其中1.26亿人口的历史峰值,几乎是东汉的两倍。,

    并且在这些人口之中,南方占比超过六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