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道心不稳【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章:道心不稳【4K】 (第3/3页)

率,教化万民?”

    “卢公若是忠于中夏、忠于圣贤之道,该当顺天应民才是,如何责我!”

    当魏哲把话说到这里,卢植是彻底的无言以对了。

    因为这回魏哲一点没用法家、道家之言,而是完全用他自己的道理来击败他。

    于是此刻卢植再如何痛苦,再怎么不想面对,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眼下确实到了鼎革之时了,这也是天理!

    毕竟魏哲说的确实没有问题,当曾经的朝堂不再能为天下表率,又如何能要求他们继续教化万民?他们又有什么资格教化万民呢?

    如此一来,曾经的正统自然也就不是正统了!

    然而就在卢植一脸颓败的坐在榻上为汉室而伤心时,沉默许久的郑玄却忽然冷不丁的开口问道:

    “所以……将军已经准备好夺位了吗?”

    此言一出,饶是一直置身事外旁观的蔡邕、周瑜都不由心中一紧。

    甚至连悲伤到不能自已的卢植都忍不住打起精神,看向魏哲。

    魏哲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是郑玄问出这句诛心之言。

    想了想,他终究还是回答了郑玄的问题。

    只见魏哲看着窗外的重新焕发生机的老松,轻轻一笑道:

    “天命轮转,自有定理。”

    “若吾有德,舜、禹之事自会重现。”

    “若吾无德,自有王莽的下场等着,夫复何言!”

    闻听此言,卢植默然,郑玄轻叹,蔡邕摇头,都不再言语。

    至少理论上,魏哲所言确实合乎圣贤之道。

    否则周代商、商代夏,就都成谋逆了。

    三代之治也就不再是圣贤之世,而是尔虞我诈了。

    反而过来说,如果魏哲德被苍生,功盖天下,那么天命也理当归他!

    纯儒就是这点好,固执却不陈腐,甚至有点认理不认人!

    当然,这就是魏哲的道统立场和卢植、郑玄等人类似。

    如果他也像光武帝一样继续玩谶纬经学那套,今日卢植等人就没那么好说服了。

    不过饶是如此,方才的这番论道对卢植等人也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看着郑玄、卢植两人一脸颓废的模样,魏哲也没有再选择继续逼他们,当即便就要离开,准备过段时间再和几人谈谈三公的问题。

    话说魏国的三公之位看似只是虚位荣衔,随便找谁当都行,但实际上却没有那么简单。

    魏哲之所以亲自来劝卢植三人接受魏国的三公之位,甚至不惜与卢植论道,其目的并不在于找人当三公,而是想要这三位支持他的政治立场。

    毕竟这是魏国的官职,若三老接受了那就相当于在替魏哲站台了。

    就如商山四皓于刘盈一般,这是拿他们在士林的毕生声望在替魏哲背书。

    而这对魏哲争夺舆论阵地有很大帮助。

    即便日后这三老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那里当个泥塑菩萨,他们出任魏官的意义就已经完成了。

    这说来也怪魏哲自己。

    要不是他太过贪心,既想占帝统又想夺道统,哪里需要这么麻烦。

    别的不说,若他愿意效仿光武帝也散播一些谶纬民谣来为自己背书,恐怕这夺取天下的困难都要小上几分。

    至少掌握谶纬经学“释经权”的那些世家以及依附在这条利益链条下的大大小小士族,恐怕会十分欢迎魏哲的统治。

    只是刚走到藏书室门口,魏哲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转头看向一旁的蔡邕,指着他案几上的绢帛笑着道:

    “今日之言,还请蔡公秉笔直书,不改一字。”

    蔡邕闻言当即傲然道:“这是自然!”

    史家录事,本就是不增一字,不减一字,秉笔直书。

    至于孔子所著之《春秋》,严格来说算不上史书,只能算是研究《鲁史》而衍生的学术著作罢了。

    故此孔子是儒家,而非史家!

    说实在的,单凭魏哲这句话,蔡邕对魏哲的印象就又好了几分。

    然而魏哲终究没有走成。

    他这边刚离开藏书室,便被知行书院的两位经师郗虑、孙炎给堵住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