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十三王爷,掌宗人府 (第3/3页)
,言辞恭谨婉转:“儿臣叩谢父皇天恩!父皇为儿臣、为社稷计之深远,儿臣感激涕零,唯有竭心尽力,以报父皇!”
在他低垂的眼眸深处,却另有一番计较:“父皇将此番变动归于对历儿之死的补偿,自是全他老人家抚慰之心。然则,若非易儿归宗之事触动契机,这宗人府大印,又如何能如此顺理成章落入十三弟手中?易儿,真真是朕的福星,又一次为朕带来了好运!”
湖面之上,烈阳熔金。
一场巨大的变革,已在这皇家园林里落定。
……
……
酉牌时分,日头西斜,余晖却依旧明晃晃的,透过窗棂,将宁国府内厅映得一片明亮。
距天黑尚有半个时辰,姜家却已过了往常的晚饭钟点。
宁国府内厅,坐落于中路内仪门与宏阔大厅之间,已被姜家下人精心洒扫洁净,四下里摆开了几件半新不旧的桌椅、一架山水屏风并几个博古架,架上零星搁着些姜家的瓷器摆件,显是刚布置出来,预备给姜念日常用饭,并作女眷们日后小聚宴饮之所。
此刻,内厅内鸦雀无声,倒似比庙宇还肃静。
姜家一众女眷,自主母元春以下,薛宝钗、景晴、邢岫烟、香菱、抱琴、莺儿等,皆聚集于此,孟氏也在。众人哪里有心思想那饭食?一个个心都系在西郊的畅春园里,盼着姜念的消息。
元春端坐于上首一张嵌螺钿扶手椅上,身着云缎裙,强自镇定。
下首坐着孟氏、薛宝钗、景晴、邢岫烟。
薛宝钗面色沉静,唯眉尖若蹙,似有轻愁。景晴、邢岫烟皆垂首不语。孟氏时不时张望门口,除担忧姜念,也担忧着自己的丈夫贺赟。
其余如香菱、抱琴、莺儿等,皆屏息静气地侍立。
满屋子的凝重,压得人几乎透不过气。
元春见众人如此,反倒强绽出一个温婉笑容来,声音放得柔缓,宽慰道:“你们都且放宽心。大爷不过是去面圣回话,圣上明察秋毫,岂会轻易降罪?大爷必会平安归来的。”
她这话虽是说与众人听,又何尝不是在安抚自己?只是她身为一家主母,深知此刻自己若露怯,阖家上下更要人心惶惶,故只得将万千忧思死死压在心底,不肯显露。
正说话间,忽听得脚步急促,帘栊一响,封氏急匆匆走了进来,也顾不得周全礼数,便朝着元春回道:“奶奶,贺侍卫回来了!”
元春心头一跳,急问道:“大爷呢?可一同回来了?”
封氏摇头道:“并未见着大爷,只有贺侍卫回来了。”
元春心下顿时一沉,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了,忙吩咐道:“快请贺侍卫进来回话!”
待封氏出去,元春又屏退众人,只留下薛宝钗、景晴、孟氏。
不多时,贺赟走了进来,神色镇定,朝着元春拱手一礼:“给奶奶请安。”
元春也顾不得虚礼,忙问道:“大爷怎的未与你一同回来?可是……出了什么变故?”
贺赟抬眼,见元春虽强自镇定,眼中的焦灼却掩藏不住,便沉稳回道:“奶奶勿忧。大爷暂于畅春园中歇宿。”
元春脸色微变,薛宝钗与景晴也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
贺赟不待她们惊惶,忙压低了声音续道:“圣上明鉴,并未因今日三皇子之事怪罪大爷。大爷此番留园,并非坏事,定会安然归来。”
贺赟已寻机悄悄问过了御前一等侍卫任辟疆。任辟疆虽不敢泄露那“认祖归宗”的天大机密,但念及与姜念、贺赟的交情,便含糊提点了几句,说了上述那番话,好让姜家安心。
元春听了这番言语,高悬的心放下不少,舒了口气,道:“若如此,便是天恩浩荡了!”
然则放心之余,疑惑却骤起,圣上既未怪罪大爷,大爷又何须留园呢?
薛宝钗与景晴面面相觑,秀眉微蹙,显是心中也转着同样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