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91.决定回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91.决定回乡 (第1/3页)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1972年。

    6月25日,蒋雪梅从通江口县城南高级中学毕业了。

    在校篮球队训练、比赛两年的蒋雪梅、熊慧和柳林子,终究未能叩开专业球队的大门。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三人终将被卷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去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熊慧出身党、政、军系统家庭,将被下放到本县江汉农场知青队。柳林子来自文、教、卫系统家庭,将去往本县大桥公社知青队。蒋雪梅本就是农家女,自然要回到户籍所在地——渔湖区放鹰台公社第六生产队。

    蒋梦言劝四姐蒋雪梅不必急着回放鹰台,可先在城里住一段。至于归期,可待八月中旬,与奶奶、他和蒋雨竹一同返乡。

    两年前开始的“汗衫印画”生意,成了姐弟仨每年夏天的固定营生。如今已不再摆摊,改在九十六号家中接单。凭着独到的技术,老客户自会带新人寻上门来。虽客流量不如从前,却省去了每日搬运的辛苦,更省心省力。

    按照重生前的设定,三年期满,空间物资必须处理完毕。因此,他赶在六月前将最后一点干货也出给了达婶。蒋梦言明白,从此再没有“想拿就拿”的便利了。

    处理完空间物资,他手头有了六万五千多元现金,加上姐弟三年勤工俭学攒下的五千多元,总资金超过七万元。他分别在蒋雪梅、蒋雨竹、蒋冬菊名下存了一千元的五年定期,作为预留的大学学费——这几乎是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心理接受的存款极限。其余现金则妥善存放在空间书房,静待它发挥作用之时。

    干爸许恩泽夫妇一年前已调往中原油田,许恩泽也走上了领导岗位。虽与干儿子时有书信往来,却因地理阻隔,再难相见。

    自许奶奶与朱家慧母女相称后,蒋梦言每年都安排她回放鹰台小住。今年许奶奶主动要求八月中旬同行,因为那时生产队开始采收棉花。为了提高质量、减少损失,并利用老年劳力,队里会将棉花连秸秆拔回打谷场,一边晾晒,一边安排老人剥收。许奶奶喜欢去帮忙,既能和老姐妹拉家常,又能挣点工分,自食其力。

    蒋雪梅毕业三天后的下午,熊慧火急火燎地跑来,带来了一个与她们息息相关的招工消息。

    轻工业局下辖的县麻纺织厂今年放出一百个招工名额,面向全县下乡满三年的知青。男性工种为机修工、电工;女性工种为挡车工、后勤服务工。

    “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蒋雪梅有些意兴阑珊。

    “怎么没关系?这次还额外有12个文体特招名额,专门针对应届高中毕业生!雪梅,你说有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