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惊不惊喜? (第1/3页)
风吹过,宋濂的衣袍猎猎作响。
将他的声音向外送出去了很远。
在场的众人,很多都听的呆住了。
“宋先生这是要背叛儒家,是要向强权低头了吗?
宋先生忘记了我们儒家的舍生取义了吗?!”
人群之中,有人望着宋濂,大声质问。
宋濂听到这等质问,身子微微颤了一下。
迎着众人目光,他摇了摇头。
“没有,何来背叛儒家之说?又何来向权贵也低头一说?
儒家舍生取义,我又怎能忘?
可关键是,我们现在正做的事,本身就是错误的。
错误的就要纠正!”
“宋先生,重农抑商,摒弃奇技淫巧,本就是诸多儒家先辈们所提出来的主张。
我等此时奉行,又何错之有?
莫非,先前提出这等主张的先辈们,都错了?”
有人望着宋濂,声音带着一些悲愤和茫然,似乎道心都要随之崩溃。
宋濂开口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先辈所言不错,其所针对的,是他那个时代所遇到的情况。
需要通过重农桑,重耕作,抑制商业等等来稳定国家。
那个时候,如此做能更好的促进国家稳定,符合当时的情况,
所以是对的。
如今时事变迁,我们所遇到的情况,和当时提出这种观点的先辈们所遇到的情况已经不同。
农桑,耕织自然要重视。
但是,耕耘所用诸多之器具,莫非不是匠人制作?
他们的存在,莫非不能促进农耕?
若是能够发展出更好的农具,以及更好用的织布工具,使得劳作更加省力,织布又轻快,获得布又多,莫非不是好事?
莫非就不能促进农商,促进耕读吗?
我认为是可以的。
既然如此,如何又能将这些给列为奇技淫巧,进行打压?
为何就不能根据如今所遇到的情况,审时度势,去听一听百姓们需要的是什么,万民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儒家,莫非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变化吗?
从上古先贤,到西汉儒家,东汉儒家,魏晋儒家,唐儒,宋儒都一样吗?
这其中又做出了多少改变!
如今为何就不能根据现在的情况,来变一变呢?
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知道拿着先辈们的做法来套用来,不加思索,生搬硬套,这等做法真就符合至圣先师所言?
至圣先师老早别人教导我们,人不可能不犯错,关键要善于改进。
缘何这等简单道理,却有很多人不懂?
或者是……有些人别有居心,故意装作不懂?”
宋濂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时候只能选择强硬下去。
“景濂先生如何就能确定,工业大学不是奇技淫巧。
今后其所作所为,就能与国有利?
国立工业大学成立至今,所弄出来的只有一样东西,就是卫生纸。
很难让人信服。”
又有人开了口。
“卫生纸之事,此前已经有了论断,不再赘述。
至于为什么能够确定,事情很简单。
首先我们衣食住行,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匠作,也离不开不少人口中所谓的奇技淫巧。
其次,当今陛下是个务实性子。
观其所作所为,尤其是登基以来各种事情,无不是在为大明,无不是脚踏实地。
由陛下花大力气所设的这个工业大学,又怎么可能会做一些无用之功?
陛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再塑我汉人河山。
又岂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之人?
那些人若真敢糊弄陛下,做不出什么成果来,不说我们,便是陛下,也断不会容忍!”
宋濂提高声音出声说道,在这种事情上,朱元璋的口碑还是很可以的。
能让人信任的过。
毕竟这是砍了无数人,所建立起来的。
“即便是能够确认,陛下所言皆为真,这里工业大学真不是为了胡作非为。
可谁又能知,这工业大学究竟能不能弄出什么好东西来?
真就能当得起景濂先生那利国利民之说?
真的能充当另外一条腿,让大明更好的走下去?”
“这个请放心,我也问了陛下。
陛下说工业大学,就是要为常人所不能为,想常人所不敢想!
已经明确说了,五年之内,将会造出不用牛马拉,只需往里面加水加煤,便可自动前行之车辆。
今后,可以用这种车辆来代替牛马驴骡,来让它们耕地拉车。
发展到后面,论起耕地,能抵上十头牛甚至于更多!
用来拉货,也远远超过牛马驴骡!”
宋濂此言一出,瞬间就在这里引起轩然大波。
令的许多人望向宋濂的目光都变了。
他们这是在听什么神话?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单单是不靠牛马,只靠水和煤,就能自动前行的车辆,就都可以将无数人震惊了。
更不要说这种东西,竟然还能有这般大的用处。
远远超过牛马驴骡。
论起耕地,一个能超过十头牛,甚至于更多。
这等事情简直不可想象,匪夷所思!
“宋先生所言,莫非是什么神话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