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赏双眼花翎 (第2/3页)
爷的这个决定让正准备落井下石的和珅愣住,心里直犯嘀咕怎么朱珪丢了这么大人,犯了这么大错,主子还是死保他的。
难道?
一个大胆念头闪入和珅脑中,吓了他一跳。
旋即觉得不可能,因为从老太爷这几年的表现来看,很有可能传位给成亲王永瑆,要不然不会让永瑆总管满洲八旗都统事。就算不是永瑆,也极大概率传位给明年要晋为亲王的皇孙绵恩,怎么可能传位给嘉亲王呢。
真有立十五为储君的心思,这些年来怎么就老是“打压”十五的?又不断提高十三大舅子们地位的。
思来想去,当是朱珪清流领袖的身份作祟。
念及于此,和珅也是挺无奈。
也不知老太爷怎么想的,明知王杰、朱珪这帮家伙同他和珅不对付,偏是不肯遂了他的心愿把人撵出朝堂。
想来,这就是所谓帝王权衡之术吧。
边上,身兼兵部、户部两部尚书的福长安正大声给老太爷读着赵安那份精修过的战报。
这份战报相比侍卫庆遥报上来的那份,几乎是毫无水份,也将当时的真实情况写的一清二楚。
老太爷静静听着,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无意识捻动着一串蜜蜡佛珠,待福长安读完,这才轻轻放下佛珠,抬起满是皱纹的脸笑道:“这还像个话。这赵有禄去岁还是个芝麻小官,今年就敢提刀上马替朕平定一方,勇气是可嘉,也有这胆气,但这仗打的也确实轻松。一帮乌合之众,能有多大的本事。不过,也难为他赵有禄了。”
这会的老太爷看着苍老,眼神也是浑浊,但精神还是不错的。
起码没打盹,也没有真的睡着。
可能是熟悉的养心殿让他老人家更适应吧。
老太爷又问福长安:“这请功单子上头一个叫庆遥的是怎么回事?”
福长安忙道:“回主子,庆遥乃养鹰狗处二等侍卫,宿州城下正是他临危不惧,于教匪之中箭射匪逆李杰,致使贼阵大乱,我军方能乘势掩杀奠定胜局对了,主子,庆遥还是宗室子弟,恭亲王常宁的后人。”
“哦?”
老太爷脸上露出一丝笑意,仿佛自家孩子有了出息般,不住点头:“好啊,宗室子弟出息是朕的体面,也是我大清的体面。传旨,庆遥晋一等侍卫,加恩赏戴花翎,以后在乾清门当差。”
“嗻!”
福长安连忙应下。
“其余有功人员就按赵有禄所请,该升官的升官,该赏银的赏银,兵部、吏部核议后尽快办理。阵亡将士优加抚恤,不得克减。”
对军功赏赐这一块,老太爷打登基以来就一直大方的很,如今也不例外。
福长安略一斟酌,开口道:“主子,此次皖北白莲教乱虽非大规模起事,然其地处中原腹心任其蔓延必酿大患,甚至会断我漕运,使我大清南北不通.
奴才以为赵有禄临机决断速平祸乱其功实大,观其自出任安徽以来,整饬粮道、督办赈灾、平定教乱都是可点可圈,所至之处更是弊绝风清,雷厉风行,真乃不可多得之干才,难能可贵的是赵有禄为官清廉
如今虽已晋其布政使并署理巡抚事,然其功勋卓著,似应再加恩赏,方能显皇上对有功臣子不吝恩赏之天意。”
“嗯,”
老太爷手指捻着佛珠,看着和自己年轻时很是相似的福长安,“四福儿,依你之见,该如何加恩?他已是二品大员,署理封疆,年纪轻轻恩遇已是极隆了,总不能真把安徽巡抚的位置给他吧?”
福长安早有腹案,忙笑着道:“主子明鉴,巡抚之位关乎一省民生吏治,需资历深重者方可胜任,赵有禄虽有能力然年资尚浅,骤登巡抚实职恐惹物议。奴才愚见,其官阶虽不宜再升,然可恩及其身。”
“恩及其身?”
老太爷有些诧异,示意福长安继续说下去。
“主子,这赵有禄系内务府公中包衣籍,皇上何不天恩浩荡特旨将其一家抬入汉军旗?如此,既酬其功,又拔其于微末,使其更感恩皇上尽心王事!”
福长安拿出来的方案竟是抬旗。
抬旗是大清对有功臣子莫大恩典,这汉军八旗虽裁撤大半,如今名存实亡,但旗人的身份相比包衣奴才明面上肯定是高一档的。
成为旗人的好处也有很多,起码社会地位有质的飞跃,于赵安而言旗员身份也有利于他对安徽官场的进一步“威慑”。
起码,别人骂他的时候就不能再骂“那个狗奴才”了。
福长安怎么就对赵安这么好了?
难道真是毫无保留替和珅出力?
肯定不是。
四福儿是有自己私心的,不管赵安自己的报告如何真实,如何谦虚,其八百破十万的事迹不是假的。
这就引起四福儿莫大兴趣。
哥哥手里有杨遇春,他这个做弟弟的手里就不能有个赵有禄?
谁说和珅提拔的人就不能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