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64.时时劝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64.时时劝谏 (第1/3页)

    时时劝谏并不是个讨喜的人设。

    英明如唐太宗尚且难忍,更何况更有独断之心的姬衡?

    但是,当秦时微带抱怨地说自己想多赚些钱时,便是姬衡,也都生不出任何反感来。

    无他,国库当真太穷了。

    只是,【驰山泽之禁】,本质上是在撬动独属于他的资产,这并不容易忍受。

    他因而皱眉:“琉璃贵重,既要贩于贵人们,则价不可贱。庶民穷苦,原也不适合买这些。便是驰山泽之禁,他们又何来心力去经营?”

    这并不是姬衡的推脱之语。

    自商君变法以来,穷苦百姓能为自己辛勤工作的机会着实很少。

    首先,他们有每年一次的徭役,名为【更卒】。

    即需要在本县、本郡服役一月,盖房子,修路、挖地,砍树,什么都可能。

    其次,还有一生一次的【正卒】,为期一月,需要在本县、本郡参与军事训练和维护地方治安。

    听起来好有安全感,但实际上,哪怕服役结束回到家,地方官都还需要定期举行考课。

    一旦有人不合格,邻居和地方官便要受罚。

    最可怕的服役是【戍卒】。

    虽然同样是一生一次,限期一年,屯属京师或者边疆。但因为征战过多,兵丁稀少。因此常常有人超期服役,一生都不得回乡。

    而且百姓们服役是没有钱的,除了兵役外,遥远路途中连衣裳、鞋袜乃至每日的口粮,都需要自己准备。

    不仅不为家中生产,反而要从家中带走口粮,哪里有余力再去森林湖泊中获取什么呢?

    秦时却笑道:“大王不是已免了阿房宫和南戍的徭役了吗?”

    而今,秦国人口共计2000万余。

    北筑长城,征丁三十余万,南戍五岭,征丁五十余万,阿房宫与骊山原计划征丁 70万。

    还有驰道、直道等建筑工事,共计约征丁300万。

    对比总人口,这300万听起来并不过分。但这2000余万人经过多年征战,如今人口中占大比例的则是老人、妇孺与孩子。

    青壮年总计也不到400万人。

    这些数据,姬衡心中不是不清楚,只是如今秦国方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