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时时劝谏 (第2/3页)
统天下,六国本就怨声四起,倘若稍有变动,有心人煽风点火,就要再形成动荡。
如今,短时间内不再征战百越,又暂停修建阿房宫,此处约能腾挪出70万青壮年。
王后又劝减免税赋——虽先从煤炭起,但也正在开始。
如今,姬衡也握住秦时的手:
“我知王后仁爱天下,但秦国行法家事已一百三十五年,贸然冲突,地方官左右矛盾,百姓也将生事端。”
“事缓则圆,还需从长计议。”
秦时知道他说的有道理,但同样还有一句话,她也奉为圭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因而便大胆问道:“那大王心中可有良策?”
姬衡沉吟一瞬:“春季之前,寡人欲将商君土地令推行全国。我秦国此前土地可赏,可买卖,但六国却并非如此。如今欲【使黔首自实田】,令他们向官府申报自占土地份额,以免田租混乱,有人借机生事。”
同时,也是使才打下来的六国百姓有明确的恒产,以安他们的心。
秦时笑道:“大王亦仁爱。”
将土地私有化推行全国,而后进行土地登记——这样容易起动乱的政策,也只有在如今的秦国,如今姬衡的掌控之下,他才有自信说出今春之前就完成这项大任。
但秦时恭维【仁爱】,其实,百姓们也未见得能多添多少幸福指数。
因为,地是秦国的土地,税自然也是秦国的税。
而秦国的税就像征不完的徭役一样,太重了。
如今各种战功、徭役等加成,五口之家,倘若论土地私有,约能占田百亩。
而百亩之收,粟米不过百石。
这百石里,【什一之税】需要交十石。
【口赋】每人 120钱,约 4石。
除了这两种,还有乡县本地各种名目临时征派的【杂赋】。
她一时沉吟着,劝谏的话也陷入了循环。
想要叫姬衡减赋,需要国库私库丰盈。
但国库、私库主要收入来源,还是靠赋税。
她想了想,换了个角度:“六国遗民复国之心不死,国内亦有鼠目寸光之人企图扰乱民心——”
“大王一统天下,行前所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