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一行一策?那我要最好的政策!三代人的积累,他们拿什么追? (第1/3页)
随着陈延森的话音落地,偌大的会议室内,顷刻间变得落针可闻。
苹安的马哲明眉头一皱,拼命给陈延森使眼色,心里暗道:你小子平时看着精明,今天怎么就犯浑了?
马文腾暗呼“牛逼”!
其实他对这次的民营银行试点政策非常不满意,但他不敢当面炸刺,只敢背后骂几句。
上面一点诚意都没有,摆明了想拿森联、企鹅和阿狸当擦屁股纸,顺便拿点残羹剩饭打发他们。
特么的,老子又不是狗!
小马哥也想学陈延森,冲着赵滨海怼两句,但他又怕事后被人穿小鞋,只能强忍着。
马立云则目瞪口呆,像是头一回认识陈延森一般。
在他眼里,陈延森的行事风格一向沉稳内敛、城府极深,像刚才那种话,只有愣头青才敢往外撂。
复星、均瑶、正泰、华峰、华北和麦购等企业的老总暗爽不已,却不敢表现出来。
赵滨海神色促狭,眼底闪过一抹冷意。
他点陈延森的名,原本是想瞧瞧全球首富的马屁功夫,可谁曾想,对方压根不给面子,将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贬得一文不值。
好!
好得很!
银行业这块大蛋糕,能从里头分点边角料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陈延森到底哪来的勇气挑三拣四?
又到底是谁给他的底气?
想到这里,赵滨海微微侧身,观察着李青松的面部表情。
唇角微扬,噙着一抹浅笑。
难道?
赵滨海心头一惊,眼中的怒火骤减,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他隐隐感觉,陈延森的这番话,极有可能得到了李青松的授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之前助理的那句提醒:“老板,李青松和陈延森在一楼大厅单独聊了有八分钟。”
八分钟……
这时间,足够交代不少事情了!
证券协会、保险协会和经济发展协会的三位老板,见赵滨海当众被人怼了回去,却半天没吭声,心里也不禁往深了琢磨。
为什么要开设民营银行?
无非是上面的大佬,认为传统银行占据了大量资源和资金,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应用却迟迟没有进步,只会吸纳存款、放贷,市场活性差,金融业发展缓慢。
而第一批的五家民营银行,就是上面选中的五条“鲶鱼”,迫使传统银行加速数字化转型和产品创新,进而推动大数据征信、人工智能风控、线上获客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
可眼下的问题是,能分到的“荤腥”实在太少!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这合理吗?
赵滨海深吸一口气,不咸不淡地回道:“陈总对‘一行一店’的理解有误,这项政策不是限制,更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保护性的约束和战略性引导。”
他顿了顿又说:“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已建立了遍布全国城乡、数量庞大的物理网点,品牌深入人心,客户信任度高。
民营银行若与之开展“网点对网点”的竞争,无异于以卵击石,需要投入天文数字的资金,且毫无胜算,协会是为了你们好,避免金融资源浪费和行业的无效内卷。”
赵滨海说得头头是道,逻辑也梳理得十分严密,脸上还挂着一副“我是怕你们干不过传统银行”的关切神情。
言外之意,民营银行犹如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