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以过来者的身份,给刘山民的建议 (第2/3页)
那些人服他,只要有活,肯定是要跟着他干的。
至于地里的农活,清水河子这边本身地少,活并不算多。家里的女人和老人也能干过来,实在不行请人干。
赚的钱比请人的钱肯定要多,那就划得来。
李龙看着有些人已经过了河,在那边开始修路。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也涉水开了过去,轰隆隆的推着砂石开着路。
高山草甸上,部落里的牧民正在收拢着牛羊。
不远处的半山采已经下雪了,年轻人还在附近打猎、找着能换钱的东西。
毡房边上,老人提着桶在挤牛奶,女人们在煮牛奶捞着奶皮子,或做着马奶子。
每个毡房里都堆着不少的野牲口皮子,还有鹿角、等东西。
但比去年要少一些。
因为附近的山沟几乎都被他们跑遍了,想要捡到鹿角,要去更远的地方。
打猎也是一样的。从四月份转场到这里之后,附近的野生动物就被枪声吓坏了,会往更远更深的山里跑。
继续往里走不是很远,就是天山中界,那一片有雪达坂和冰川,过了冰川和达坂,就是南疆的地界了。
各家都有自己的草场,有的连片,有的被树林隔开。
平时放牧并没有太多的事情,老人女人就能完成,青壮更多的是去找那些值钱的东西。
天山深处除了这些牧民几乎没有人进来,所以山沟里的东西其实很多,只要用心找就能找到。
玉山江还捡到一个带着一对一米多长角的北山羊头骨。
那角真的跟弯刀一样,看来古代的人画出来的那种岩画并不是特别夸张。
(本图是一位长辈兼书友在考古场附近山上发现的,看看那个夸张的北山羊角)
虽然这羊角在玉山江他们眼里不值钱,但知道李龙可能会要,就捡回来了。
年轻人们到下午快晚上的时候回来,会聚在一起,互相说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
山下修路的事情他们都惦记着。想着那路一点点通向夏牧场,他们自然也更希望自己做的贡献大一些。
老人们也支持起来。毕竟每赶一回牛羊到夏牧场,对他们来说也是考验。这一路是真的很辛苦。
如果路修通了,到时拖拉机能开过来,毡房早早盖起来,老人们就能早点住进来,牛羊让年轻人赶过来就可以了。
他们虽然习惯了转场的生活,但转场如果能方便一些、舒服一些、便捷一些,他们自然也乐意。
其实想通很简单,能让生活变好一些,有什么想不通的呢?
接下来两天李龙每天都过来,看着桥身一点点加宽加厚,混凝土一点点变干,桥身慢慢成形,他心底的那些喜悦也油然而生。
感觉比修出两三公里的路,还要高兴。
孟海也是同样的感觉,这桥修起来,他信心更强了。
等到十月十五号,桥大体修好,但还不能通车,需要等里面彻底干了。
这一段下了一场薄雪,不过不是很大,白天过来干活的时候,太阳一出来雪就慢慢化掉了。
雪不是很大,所以不怎么影响干活。
李龙知道,路顶多再修十天,就该停了。
十天,能修个两三公里的样子。过了桥往那边,河滩变窄了一些,修路的难度比原来大了不少。
海拔也高了起来,这一片已经有近两千米的海拔,不过大家都没啥反应,感觉正常。
就是早晚会冷一些,孟海他们过来干活,已经开始穿棉袄了。
李龙每天都会带来一些煮熟的杂碎,中午给村民们加餐。
干活辛苦,他觉得吃得好一些也是正常的。
十六号这天李龙没去山里,因为刘山民过来了。
刘山民是十五号过来的,他过来的时候没看到李龙,便住在了县宾馆。
所以十六号早上李龙吃过饭就去了县宾馆。
刘山民也是刚吃完饭,正打算走去李龙的收购站,在宾馆的门口碰到了过来的李龙。
“既然来了,那到我房间吧。”等李龙停好吉普车下来后,刘山民笑着对他说道:“好久没见了,这几次,多亏你了。”
“咱们互惠互利,不说谁亏谁。”李龙和他并肩往房间里走,边走边说道,“说起来我占的便宜还大一些,毕竟你卖给我的那些东西,更便宜一些。”
刘高楼在边上一直没说话,他觉得这时候没他插话的地方。
到了刘山民住的房间,李龙发现这里竟然是套间,外面是客厅,沙发茶几什么的都有,还有一张办公桌。虽然不比后世,但也算豪华了。
刘高楼充当服务员给两个人倒了水,李龙坐下来后,刘山民说道:
“这趟过来,我带的东西不多。”刘山民直接开口,“汽车我就带了一台,正规手续过来的,开了不到五年的伏尔加,送给你。”
“送给我?无功不受禄啊。”李龙有些意外,“你那边有好事了?”
“嗯,两趟,我这边任务完成了,受到了嘉奖。”刘山民笑着说道,“说过段时间给我派新任务,对于我目前的这种操作挺赞赏的。”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这样的话,以后我在那边呆的时间可能就更长了,说不定下半辈子都呆在那边了……”
“那不一定。”李龙想想苏联也就再坚持这两三年,然后就轰然倒下了。
到时那边乱成一团,刘山民这样的人的机会就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