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干脆以后你开汽车销售厂得了 (第1/3页)
就凭着白修名这点子看车的本领,这几台汽车他是看不出什么名堂的。
“放心吧,这些车子运过来之前就已经检查过的,车况不好我们根本不会运过来。”现在李龙是真的有这个自信说这话。
主要是卖车也卖出去几十台了,到目前为止还没哪个人过来说汽车有问题。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车子是经得起考验的——当然也有可能车子会出点小毛病,不过那些人都自己修好了。
二手车,便宜这么多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白修名还是不太放心,又从李龙这里要过钥匙,把看中的两台车子在后院又转了两圈,然后才满意的下了车子,开始和李龙办交接。
鞋子的钱不够付车钱,白修名还需要补一些。好在他来的时候就做好了思想准备,钱是带够的。
和李龙交接完之后,白修名就在县运输公司雇了两台卡车,把这两台车拉上去了乌城。
李龙想着其实他可以开着去乌城的,不过想来白修名是要把这两台车卖出去,所以肯定不想在中间出什么意外。
虽然白修名没明说,但看那得意劲儿,这两台车拉回去卖出去,估计能赚不少。
至于打瓜籽,他没提,李龙也没再说。
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白修名对打瓜籽是真的没太大兴趣了。
这也坚定了李龙以后发展棉花的想法,打瓜籽,没前途啊。
白修名走之后,李龙原本想给老爹说一下关于把打瓜籽的价格再往低了调的想法,后来想想算了。
再调,估计那些人真就疯掉了。种打瓜的人工成本比较高,李龙觉得还是别再压价了。
反正打瓜籽的壳硬,不像油葵,那玩意儿招老鼠不说,时间放长了还不行。
打瓜籽算是比较能放的,李龙不急。
两天后,刘高楼带着长长的车队过来了,车队到来,再次引起了哄动。
足足十五台卡车!
“我把霍尔果斯目前能找到的空闲卡车都找来了,就这个,还没把我二叔送过来的车拉完。”刘高楼有点得意,也像是在诉苦,“你知道吗?我二叔这一趟直接拉过来十台汽车,而且都是精心挑选过的。”
“这么多?”李龙大感意外,以往都是小打小闹,七八台车是比较多的,一般就三五台左右。
“能有什么办法呢?那边的饥荒更严重了,许多人已经开不起车,甚至吃不起饭了。为了能够熬过这个冬天,家里开的车子自然就卖掉最好。”
刘高楼也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想想也正常,曾经那可是老大哥的存在,虽然一度变成了苏修,但无论如何,在老百姓眼里,那毕竟是个庞然大物,按理说那边的老百姓应该过得很好的。
或者说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觉得那边的人过得挺好的,至少比我们好。
但实际上因为受灾,有些人生活过得真不如咱们这边的老百姓。
至少在刘高楼眼里不如——毕竟他也没走遍全国,不知道有一些偏远山区,现在有些人还没解决温饱,甚至到两千年左右才算是解决吧?
李龙没想那么多,他关心的是车况。
也就是说以前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有没有的问题解决了,现在解决的就是好不好的问题了。
“你二叔把这些车子送过来之前检修过吧?”
“那肯定啊。”刘高楼说道,“以前我二叔得去找车子,现在呢,那些人都是送上门来,求着我二叔来买的。
毕竟现在我二叔在那边有着许多的资源,不管怎么说,把车卖到他那里,能换来生活物资。”
刘高楼说这话还挺得意:“那边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不光粮食短缺,各种其他物资都少。
在农村的还好一些,毕竟野外能搞到资源,但在城市特别是像阿拉木图这样的城市里,有些人一旦没了工作是没有生存本领的。
而我二叔就是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像打猎得来的一些肉,虽然没有养殖的好吃,至少能吃啊。”
李龙明白了。刘山民虽然不用从这边进口粮食过去,但他可以打通农村到城市的贸易线路,交换资源。
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资源,但更多的人是没有的。
“皮大衣和鞋子这边我准备好了,还是用美元吗?”
“当然。”刘高楼说道,“我二叔说你也说了,要多准备美元,所以我这趟过来带过来的主要是美元。对了,我带来的东西你付给我的钱,得是人民币,这是我赚的钱。”
“你二叔哪里来那么多美元啊?”李龙也有着这样的疑惑。
“你不会以为咱们这边和隔壁交易的时候用的是我们的人民币和对方的卢布吧?双方不管是官方的交易还是民间的交易都是用美元啊。”
刘高楼理所当然的说:“美元现在是世界货币,自然是最通用的。他们那边民间也有私换美元的黑市,只不过兑换比例也比较高。
我二叔在那边搞商贸行,以货易货就算了,如果卖东西,不管是白糖还是上次的水泥,又或者是这趟拉过去的棉鞋皮衣,对方都是用美元来付的。而且我二叔也是搞批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