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盗版捕食者 (第2/3页)
,巡航速度150公里/时,最大升限7000米。
但拥有5000公里的大航程,比原版MQ1捕食者的3700公里长的多。
这是因为不需要搭载重型电子设备,只是装模作样的塞了一台25公斤民用航海雷达天线以及重达30公斤的“大黑盒”,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各种真空管。
相比原版捕食者它多出了35%的燃料,能够维持33小时不间断飞行,高空时雷达反射面很小并不起眼。
不过仅仅如此当然做不到监视目的,在高空靠那台瞎子雷达什么用都没有,骗得了帝国骗不了自己。
唐文额外为其留出了150公斤载重没有安装,这部分需要找国内要。
……
电科14所
“唐先生您好您好,久仰大名,您要的东西已经有眉目了。”
秦光见到传说中的首富颇为高兴,因为就是这个大冤种投入了1500万研究什么“洪水”。
那笔预算拿到手后马上被扔进了1491机载多普勒雷达和346海之星相控阵雷达研究中,然后将“洪水”干扰系统作为研究员的业余活动,在饭后午休的时候想一想。
不是不重视,而是“洪水”的确没什么技术含量。
它的思路太简单粗暴,就是使劲的堆功率用覆盖各个频段的强烈密集信号,使周围的其他无线电设备通讯被阻塞无法使用。
在60年代出现过一种“扫频式干扰技术”,本身思路与技术路线跟全频带阻塞干扰完全一致。
但在实际操作中,覆盖所有频段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想要一次性阻塞所有通道十分困难,并且一般仅对雷达奏效难以干扰通信,那需要极其夸张的功率。
进入到70年代末,现代雷达就已经能想办法从密集的干扰中找到目标,然后用反辐射导弹进行致命一击。
所以“洪水”的局限性实在太大,在现代社会经过仔细考量涌出来完全是弊大于利,继续发展意义很小。
但客户是要求装在船上、还不考虑功率和人员影响、完全无重量限制那可就简单多了:
无脑上数量、最大激发功率就行!
一台干扰机只能覆盖有限的几个频段,那就加干扰机负责其他频段,覆盖区域太少,就增加干扰面。
最终呈现给唐文的就是一套极其复杂而庞大的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