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2章 济南来的名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2章 济南来的名士 (第2/3页)

明摆着的。

    可朝廷此时哪还有余力剿灭黑山军?

    而且黑山军也不攻城略地,作案得手之后就立刻撤回山里,这种山贼作风其实是最难剿的。

    对黑山而言,每个月都能分到粮食,肯定比直接抢一票要好得多。

    张燕需要的是长期维持黑山的生存,他可没法像冀州豪族那样,能各自通过自身渠道去采购或调拨粮食。

    黑山那么多人,靠从别处采购粮食也不可能维持。

    若是短期内大肆劫掠,只会把黑山周边各郡彻底打烂,到时候抢都没地方抢。

    细水长流,让豪族去弄粮食,按月上贡,不仅能维持更久,而且还能渐渐与交了保护费的人家形成一些默契——比如帮他们干掉其他豪族,让他们占据更多的仆从田地……

    交了保护费的优质客户,当然是应该得些好处的,而且优质客户搞到土地和仆从多了,交的保护费也就会更多。

    生意嘛,当然不能让客户太吃亏,要不然会有差评的。

    差评太多这生意可就不好做了,得让客户尽量打个五星好评。

    张燕现在明白什么是官了……

    就目前的冀州西部而言,张郃是税官,张燕是官军,而刘备……是朝廷。

    朝廷派张郃来收人头税,不交税的就让官军去强征。

    而冀州豪族们,现在是真正的百姓。

    这其实就是冀州前年收税时的样子,只不过各个角色调换了。

    只是不知现在的冀州“百姓”,会不会也和太平道一样举旗造反……

    ……

    刘备在甘陵也没闲着,他正在和刘虞一同吸纳流民。

    整个甘陵国,此时仅有十几万人。

    但甘陵的土地养活三十万人不成问题。

    眼下有不断入库的粮食,自然应该趁机增长人口恢复民生。

    也是为了赶紧壮大实力。

    军队只是综合实力中的一个方面,是容易被看到的表层实力,但并不是全部。

    那些因刘备而活命的人,才是真正的实力。

    其实刘备现在的军力已经很强了。

    西河有一千二百人驻守,左沅和简雍分领。

    甘陵这边有三部。

    中军本部由关羽统领,常设一千人,全员着甲,伍长以上皆披铁甲,另有四百匹驮马和一百六十匹战马。

    西部司马白垚领兵七百人,这是从黄巾余部中挑出来的,目前是用来维护治安的二线部队。但二线部队同样装备齐全,不过只有屯长以上才装备铁甲——屯长是从刘备的卫队调过去的。

    东部崔琰那边不算。

    别部司马张郃目前实际编制六百,但最近常领中军一起去收保护费,关羽没去,关羽要负责练兵。

    此外,刘备的卫队有五百铁甲士,其中甲骑三百,卫队也是练兵时的训导员,统领仍是张飞。

    还有正在训练的一千二百新兵,刚从白垚带回来的黄巾中募出来,训练完毕后会分别补入三部兵马中。

    算下来,光战兵就已经有五千了。

    甘陵八万黄巾余众都视刘备为恩公,虽说其中青壮不算多,但若是不考虑民生,动员数千人作为辅兵是没什么问题的。

    真要算起来,刘备如果不计代价倾巢而动,甚至能出动上万人。

    张燕愿意和刘备平分收益,不仅仅只是因为刘备给的方案确实能解决问题,还因为刘备的实力确实很强……比黑山军中任何一家都强。

    张燕直属的战兵不过三千,算上家眷老弱,张燕的大伾山只有三万人,黑山二十多个山头加起来一共三十万人,不是张燕一家的。

    刘备眼下的兵力,对于内地郡国而言肯定是远远超标了。

    甘陵是小国,以前甘陵国是只设都尉不设军司马的,按规制小郡国只该有一部郡兵,由都尉自领。

    但刘备这里却设了三部司马,外加一个别部……这确实算是越权了。

    当然了,今时不同往日,眼下黑山贼猖獗,刘备这里多配置一些武力守土安民也是应该的……

    毕竟要成为国之栋梁,那就得招兵买马造甲收税。

    ——当武官本来就是干这些活儿嘛。

    要广招兵马就得有钱粮,要想持续有钱粮,自然就得吸纳流民,充实人口,同时搞好经济。

    这倒不是为了邀买民心。

    能让人吃上饭,能把人当人看,能对人公平点,自然就能汇聚民心。

    等啥时候人们吃不上饭了,感觉没被当成人了,觉得不公了,民心自然也就散了。

    只不过,这里的‘民’,当然是指的庶民。

    民分很多种。

    守规矩的当然叫良民。

    不守规矩的,叫刁民。

    眼下,刘虞就遇到了很多的刁民……

    这些刁民也是流民,毕竟他们是随着平原的流民一起来到甘陵境内的。

    原本安置流民不算难,毕竟刘备弄到了很多粮食,也腾出了很多土地……

    有土地,有活命粮,再稍微提供一点农具之类的帮助,流民就能安家落户。

    刘虞这两个月一直在做此事,前后在甘陵南部安置了将近两万人,也颇为顺利。

    但随后,有不少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