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3章 世事常不遂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93章 世事常不遂意 (第3/3页)

任事。

    张温考虑了很久,采纳了陶谦的意见,让董卓和鲍鸿担任前锋——鲍鸿是皇甫嵩门下,当然会被张温用来当炮灰。

    十一月,天上出现彗星,彗星长尾光芒落到北宫伯玉叛军军营上空,驴马全都嘶鸣不安。

    叛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准备退兵。

    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与鲍鸿一同出击,大破叛军,斩首数千级。

    叛军败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张温觉得这是一举平定叛军的好机会,派荡寇将军周慎率三万人追击。

    董卓认为金城没那么好打,向张温提出领兵接应周慎,以防粮道断绝。

    但张温不许,将部队分作六路,全面进攻凉州诸郡。

    而董卓则被强令率两万郡兵讨伐先零羌。

    结果六路大军全部大败而回……边章与韩遂确实绕路截了朝廷大军粮道,周慎放弃所有辎重仓皇逃跑,三万大军几乎尽丧。

    董卓率军驻于安定,也被羌人包围,军粮断绝,形势危急。

    不过董卓还是有水平的,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

    虽然同样是撤离,同样没有取胜,但董卓却全员班师,基本没有蒙受损失。

    到中平三年三月,张温派出的六路大军,其中五路人马都大败而回,唯独董卓的军队全须全尾的回了右扶风。

    而且董卓和鲍鸿是仅有的取胜战例,朝廷因此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袁术到达右扶风时,是中平三年四月——刚好错过这一战。

    此时凉州叛军已经完全退出了三辅,已经没有敌人急切威胁长安或先帝陵寝了,张温也没有胆子再主动出击,凉州暂时陷入了对峙局面。

    其实这不叫对峙,而是张温无力出兵,朝廷大军缺粮且士气低落,军中逃兵无数,只能固守待援。

    凉州战场也没有任何人能算是顺利。

    ……

    中平三年五月,刘备收到了朝廷调令。

    由于凉州战败,朝廷调骑都尉刘备作为援军赴右扶风参战。

    幽州防务将再次由老熟人宗员主持,宗员此时依然是护乌桓中郎将,他也是黄巾平定后唯一没有被解除职务的平叛将领。

    赵霖也是随朝廷公使一同返回幽州赴任的,并且给刘备带了刘虞的信。

    刘虞在信里告知刘备,这次调令是天子的意思,这段时间凉州应该不会有战事的,调刘备去支援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监视张温——天子怀疑张温和凉州叛军有勾结,或是有养寇自重之意。

    也就是说,这不是为了让刘备去送死,而是正常履行骑都尉应有的职责。

    同时,邹靖也将作为监军使去右扶风。

    可问题是……

    此时左沅已经怀孕七个月了。

    而且,如果刘备此时离开幽州,幽州多半又得乱!

    幽州的边军此时仍未完成增补,因为以募边军为由征收的田亩税根本就没有发往幽州……

    刘备给部下发军饷都是自己掏钱发的,朝廷的信用在幽州已经不高了,没多少人愿意戍边,连愿意到幽州来当官的人都没几个。

    宗员重回幽州就是为了募兵补充边军的。

    凉州……当然不能去!

    或者说,不能现在去,得拖几个月。

    凉州这段时间根本就不会有战事,一直到秋收之前都不会有,去了也只是白跑一趟。

    朝廷大军缺粮,无法主动出击;叛军年初刚撤回金城,也不可能在夏季又进攻三辅,至少要到八九月份才会再起战事。

    等到那时,孩子也已经出生了,幽州边防也能得以补充,家里没了挂碍才好安心任事。

    但若是暂时不去,那就得找个由头。

    比如离职,或者是道路阻隔实在去不了之类的。

    刘备心里很烦躁,他倒是不在乎官职,可这是军事调令,如果临战离职,那就属于畏战不前……

    这名头一旦顶上了,那可就再也别想说什么忠于大汉了。

    忠于大汉不等于忠于天子,有时候不听天子的安排才叫忠于大汉,可这事刘备分得清,大多数人却未必分得清啊……

    至于道路阻隔……若要从幽州去右扶风,那得从河内、河东等地经过。

    “夫君不用顾虑沅,沅保证不再出门了……天天守着沅,沅确实心中宽慰,但这不是夫君该做之事,夫君当去建功封侯。”

    左沅知道刘备在想什么,主动劝刘备奉令行事。

    “我若离去,不仅会误了孩子出生之时,还会误了幽州的安定……你不用操心此事,夫君我自有办法。”

    刘备真就哪儿都不想去,建功封侯算个屁,亲眼见到孩子出生更重要。

    出了门,刘备转头就叫了张郃私下密谋:“派人去一趟白波谷,给郭大贤送个信,他也该有点动作了。”

    郭大贤在白波谷猥琐发育了一年半了,要是还不搞点动作出来,那他这太平道统继承者可就该换人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