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 乱世刺史皆军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13章 乱世刺史皆军头 (第2/3页)

奴趁机造反。

    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没人知道,由于之前白波军阻隔了道路,朝廷没法知道并州的具体情况。

    白波军勉强‘平定’,凉州也不再时刻威胁长安后,朝廷这才有功夫搭理并州事务。

    丁原因其过往在边境的功绩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也是从郡都尉转为骑都尉,转入中央军编制,持节督并州,负责平定南匈奴。

    现在的大汉,实际上大多数州都有大规模叛军。

    幽州张纯张举还没死,丘力居等乌桓同样属于叛军。

    并州异族太多,胡汉杂居又有外敌,只要朝廷稍有动荡,并州就必然不安定,南匈奴叛乱完全是正常操作。

    凉州就不用说了,韩遂马腾等人虽然没有被直接视为叛逆,但派出狄鄙这个军将作为刺史,也是同样的情况。

    冀州相对好一些,但此时也有渤海贼,而且也自称黄巾,渤海贼的行动多少有点诡异,看起来像是盐帮加漕帮再加海盗构成的——这三者背后当然都是有老大的。

    青州和徐州的黄巾数量已经比良民还多了,而且已经开始波及到兖州和豫州,和当初黄巾大乱时没区别。

    扬州和益州的蛮人则是从头到尾都没平定过,朝廷大军来就老实几天,大军一走立刻复乱,躲进山区真没法剿。

    荆南和交州以前是流放地,这俩地方的人从根上就不服朝廷,时不时的就要生点乱,即便太平年景他们也是要搞点事儿的。

    ——没有任何一个州是安定的,就连司隶校尉部(京畿三辅三河)都有白波贼……

    刘备、陶谦、丁原这种身兼军职的刺史,也必将成为委派各州刺史的主流操作。

    同时……青、徐、并三州的叛军,一时半会肯定是平定不了的——任何一个军政一体的刺史都不会让叛军快速平定,这并不仅仅是为了谋权,还是为了谋身。

    大家都知道当今朝廷是个什么德性,卸磨杀驴不是一次两次了,若是叛军平定,兵权与讨叛权限肯定会被收回,到那时自保都会成问题。

    所以刘备要把家搬到青州去。

    陶谦也是一样——他是丹阳人,但也举家搬到了徐州,而且还额外多募集了几千丹阳兵,超编好几倍。

    ……

    得知刘备要去青州,自愿随刘备同去的人非常多,除了部曲家人之外,还有西河大部分民众,甚至包括少数乌桓人。

    刘备搬家主要是考虑家人的安全,但刘备其实并不希望西河人全都离乡背井。

    落户之民是不能随意迁徙的,会被视为流民,而且现有的土地抛荒了确实太可惜了,毕竟西河亭现在已经算得上鱼米之乡了,而此时也正是春耕的时候。

    刘备苦苦相劝,想让大伙重新考虑,以免误了农事。

    但即便是被视为流民,即便耽误耕种,这些人仍然自愿举家跟随。

    他们都怕刘备走后幽州没了约束,再被贪官污吏坑害。

    刘备也劝不住。

    结果,刘备启程前往青州时,幽州竟有四万多人跟着刘备一同南下。

    人都是从众的,这举家搬迁的人一旦形成了大规模,那就会有更多人起同样的念头……

    同时,刘备这边人多势众,自然也不会有不开眼的贼寇跑来找死,这一路显然是比较安全的。

    结果原本故乡在冀州或青州一带的人全都加入了搬家大军。

    沿途的流民也纷纷投靠,刘备这边的人大多都是流民出身,受过同样的苦难,便分给了沿途的流民一些粮食——这就使得人越聚越多。

    行到甘陵,甘陵的很多前黄巾家眷也想跟着刘备走,他们是谁都信不过,只相信刘备。

    再说,白垚也要搬到青州去……

    结果这一路下来人是越走越多,到了平原时,已是浩浩荡荡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肯定是超过十万的。

    实际数量没法统计,只知道最前面的人已经到了平原县,而最后面的人竟还没有走进甘陵地界。

    人太多,走得极为缓慢,刘备到了平原时,已经是中平四年五月初。

    此时张郃与白垚二人已经在平原等候两个月了。

    目前平原县一带的贼人已被二人肃清,很多自称“黄巾”的贼人其实压根和太平道没有任何关系,见了军队之后主动退让了,张郃与白垚根本没有正经作战,只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些退避的“黄巾贼”躲到哪儿去了。

    平原有不少豪族,但有不少家族举家搬迁去了别处——有人追随刘备,也有人逃离刘备。

    豪族们跑路也是正常的,不出意外的话,平原那些原本自称黄巾的乱民,大概和那些逃离平原的豪族脱不了关系。

    原本豪族们跑路是好事,因为刘备可以用他们留下的土地和房屋安置迁来的人口。

    但刚到平原,刘备就遇上个很有意思的案子。

    平原人刘平,代表平原王府,举告张郃及其家族三宗大罪。

    是的,向刘备举告刘备的手下……刘平真就这么干了。

    ……

    审案的活儿自然又落到了新任决曹赵霖头上。

    赵霖这个决曹与郡内决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