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3章 乱世刺史皆军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3章 乱世刺史皆军头 (第3/3页)

掾不一样,他现在是青州刺史部纪检专项案件审判长,不管民事案,是专门审官的。

    但或许是赵霖天生自带内讧体质,这次赵霖又得审判自己人。

    张郃确实有点倒霉体质……总是被人坑。

    这次坑很大——河间鄚县张家族人参与了谋逆,就是王芬的案子……

    张郃带到刘备军中的那百余青壮是他自己家中的,但张家可没分宗,河间张氏还有好几百人一直住在鄚县的。

    原本张郃这段时间一直在河内,接了刘备军令后又去了甘陵,河间的事儿和他没关系,那是宗内另一支的事儿。

    但回到甘陵后,张郃才得知族内有人当了王芬的兵。

    倒也不是主动参与,而是受了王芬征募,张家人根本不知道具体是要做什么,只知道王芬雇他们运送军械粮草,以及剿灭乱贼。

    王芬是冀州刺史,这事本来就是个正常的征发兵员的行为。

    可问题是,得知荥阳叛军被剿灭后,王芬跑路了,而且跑路的时候带上了张家族人。

    ——王芬就是逃往平原的。

    很不巧,张郃正奉命和白垚一起肃清平原黄巾,刚好亲手抓住了王芬。

    张郃也得知了王芬谋逆之事的内情。

    这事其实并不是像刘备和袁术所想的那么简单。

    去年底,天子刘宏本有意北巡冀州河间旧宅。

    当时南阳叛军、白波军、凉州叛军等轮流威胁雒阳,天子觉得雒阳困顿,本想到河间老家集合宗室族人之力,从冀州搞点兵力回雒阳。

    天子有意出巡冀州,冀州刺史王芬当然得到了第一手消息,但天子其实并没有让王芬负责安全保障工作,原本刘宏是让张让和赵忠负责此事的。

    张让与赵忠目前都在冀州安家,赵忠是安平人,而且张让现在和黑山张燕关系不错,天子若真要去冀州,其实倒也有保障。

    尤其是白波军平息之后,冀州和幽州算是大汉最安定的地方了。

    而王芬得知此事后,便打算聚集中原各州名士,“群贤”并起,若是能半路抓住天子,干掉张让和赵忠,那岂不是大事可成?

    因此王芬上书密告,说黑山张燕攻劫郡县,请求朝廷允许他募兵平乱。

    同时,王芬在雒阳去冀州的必经之路做了准备。

    由于孟津和小平津有何进与何苗把守,所以陶丘洪在荥阳一带屯了兵。

    除此之外,由于王芬举告黑山张燕复乱,护送任务自然就会落到王芬头上——可以在冀州实施伏击,甚至挟持天子。

    即便无法直接兵入雒阳,也很有机会从物理层面废了刘宏,另立新君。

    至于新君是不是合肥侯……无关紧要。

    但到了今年春,刘宏见了刘备,确定刘备并无反意。又引发东西对立,设西园校尉得了西州军将支持,雒阳有了兵力,刘宏腰板已经硬了,北巡冀州的心思也就淡了。

    同时,宫里有望气士说北方夜半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也进言“或有阴谋,不宜北行”。

    于是刘宏让朱儁调查一下黑山的情况,朱儁回报黑山毫无动静,刘宏便知道王芬有问题,取消了北巡计划,并敕命王芬立刻入京。

    随后孙坚便举告陶丘洪在荥阳谋反,何苗出兵荥阳。

    但即便如此,王芬其实也没有落实罪名,因为陶丘洪已经被袁术干掉了,没有活口。

    曹操等人可不是王芬亲自邀请的,间接证人其实落不了实证,只要落不了实证,家族就不会被牵连。

    但王芬自知事情败露,当然不敢奉诏入京,而是跑路南逃。

    逃至平原时,王芬下令让部曲干掉陶丘洪全家——他并不知道袁术已经杀了陶丘洪,他以为是陶丘洪出卖了他,以至天子得知了他的计划。

    这一杀,自然就落到了正在整肃平原治安的张郃手里。

    而下手杀陶丘洪全家的,就是张郃的族人。

    张郃本人当然不会把族人杀死陶丘洪全家的事当成祸事,还让族人和部曲的家属直接住进了陶丘洪家族的宅院,毕竟亲属们离乡背井的总得安置一下,陶丘洪全家都死了,留下的屋子也算废物利用。

    但是,平原的士人却因此举告了张郃全家……

    罪名是参与谋逆、擅杀士族、侵吞公产。

    赵霖这次又陷入了两难的窘境。

    张家族人算不算附逆?

    真论起来当然是算的。

    但若是把张家族人视为谋逆,那张郃就得被株连。

    而张郃占用陶丘洪家族宅院,确实也是有罪的。

    虽说陶丘洪谋逆被杀,其全家也算叛贼内讧而死,属于活该,但那应该先由朝廷抄家,将其家产收归国有后再行发放——通常会赏给有功之人。

    虽然很可能结果没什么不同,仍然会赏给抓住了王芬的张郃,但这个抄家流程必须走,如果不走这个流程,张郃就确实属于侵吞朝廷公产。

    这年头侵吞公产之事不提无所谓,提出来那就是重罪。

    判赵云的时候,赵霖是一点没犹豫。

    但判张郃……赵霖确实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