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1章 闻丧下马,徐青人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1章 闻丧下马,徐青人脉 (第1/3页)

    津门原本下辖六县一州,州为小沧州。

    后来万寿乡,临水坊擢升为县治,便成了八县一州,其中临江县更是在经世之才陈光睿的治理下,在短短十年间,便成为了津门下辖第一县。

    永安元年,大晏天子登基逾二日,便提拔陈光睿为津门知府,如今两年过去,津门府已然政通人和,大有朝着天下第一府迈进的趋势。

    祭礼结束后,朱怀安曾有意无意透露出想要陈光睿离开津门,去往别处治理地方的想法。

    “爱卿乃治世能臣,如今津门政通人和,若是爱卿去往他处,想来也能再造出第二个津门。”

    然而陈光睿闻言却摇头道:“津门有今日兴盛非臣一人之功,实是辖下民众深耕之果。此地民情如火,百业始兴。臣在此十数载,深知其脉络筋骨,若去往他处,则未必会有如此成效。”

    陈光睿心里也十分困惑,这一二十年间,津门带给他的感觉与别的地方截然不同,他总觉得暗中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影响着津门。

    不然这一府辖域,又怎会接连二十年都风调雨顺,甚至连匪盗不平之事都逐年递减?

    方才祭礼结束,他认识的丧葬行掌柜也曾向他感慨,说丧葬生意不好做,近些年津门斩首的人越来越少,还说希望他能多接收些其他地界的死囚,放在津门行刑。

    这样也算是变相提升津门的产业发展,提高丧门的知名度.

    不过不管真相如何,津门与别处风气不同的事,陈光睿却是深有体悟。

    天子对他有期望,固然是好事,但也要认清现状,及时降低对方的期待,如此方能做到稳中求进。

    津门府,荣升茶楼。

    今日杠房扛把子徐青包了一整座茶楼,只为趁着这次祭礼的机会,和津门各州县的杠房管事开一次丧门交流大会。

    以前这些人多为临江县杠房员工代为交涉,他们大部分人甚至从未见过徐青,但却并不妨碍众人对徐青打心眼里钦佩。

    一个能统管整个津门丧葬行当的人,一个能绕过礼部,绕过鸿胪寺,全权负责一整个皇家祭礼的人,莫说全天下,就算古往今来掰着指头数,那也没有第二个。

    徐青俨然成了在场所有人眼里公认的当家人,有举办‘皇丧’的这份荣誉在,只要大晏朝廷还在一日,津门吃殡葬这碗饭的,都得感谢人家徐掌柜!

    就像今日,三千两的祭礼费用,在场八家杠房,每家都分了不下二百两的薪酬。

    在场众人没人知道这徐掌柜是怎么把皇家最高规格的祭礼,压缩至不到一千五百两的成本。

    那些祭祀所用的礼器、服饰,还有各类神御之物,加在一起就算不值万两,那也不该是一千多两白银所能拿下。

    唯有徐青心里清楚,那些所谓的服化道,都是他游历大雍皇陵、鬼王陵、阴尸宗等各大闻名景点,所得的纪念品。

    这些物件丧葬行里等闲也用不上,但却正好适合拿来应对皇家祭祀。

    减去这些不必要的大头开支,剩下的便是最不值钱的人力费用。

    即便如此,徐青还是按远超平时十倍的工价,给所有帮忙操持祭祀的人,发了工钱。

    此时的徐青,便是被尊称一声津门最良心东家也不为过。

    祭祀结束,负责丧门财务的柳素娥拿着算盘一阵敲打,发现自家还赚了一千两。

    徐青虽然早有预料,可也没想到这祭祀用度能省到这个地步。

    要知道,即便加上那些礼器、祭物的成本,至多也不会超过万两白银。

    但朱怀安寻到他之前,礼部和天师府审计的花销却是至少十万两白银!

    中间那九万两跑到了哪里,实在让人琢磨不透。

    徐青不在乎朝堂里的事,莫说十万两,就是百万两和他关系也不大。

    不过既然他机缘巧合,承办了皇家祭祀,那总要接下这泼天富贵不是?

    是以,荣升茶楼的员工会议结束后,津门的大街小巷,各大杠房便流传出了‘津门徐氏丧葬行三百银办万两事’的全新广告。

    津门人爱热闹,也爱瞎打听。

    大家一问,不出几日功夫,便都知道津门的丧葬行,用三千两的开支把礼部宣称十万两银子的事,给办了下来!

    这下津门算是出了名,津门丧葬行的名气也跟着传了出去。

    反正也不知道是谁传的,五朝之前有‘闻香须下马,开坛十里香’的典故,前朝隆平皇他爹下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