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半天发掘一座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50章半天发掘一座墓 (第2/3页)

山破形,主家运哀颓……同样的,稍懂点风水学的术士,也能看的出来。”

    “两相一结合,所谓的吉穴也就不复存在,顶多就是一处中上的穴位。贵是别想了,顶多主小富,且不长久,传三代必衰。如此一来,达官贵人定然是看不上这地方的,平民又不懂,也请不起术士。所以即便葬,也只是地主、富户之类。

    而但凡入葬,为求长久,必然要解破山煞,必然会布风水局。而能破此煞的风水布局就那几种,优中选优,不过三指之数。而不管是哪一种,墓园方圆不能超过二十步,墓室方圆不能超过三步(一步一米五),墓室必须离地六尺以下,且必为圆形或八角。葬后既不立坟丘,也不立墓碑……”

    “甚至于墓室方位,棺椁高低、墓顶层级,三合土厚度,及明器种类、数量都有定数……所以,陪室必有金、木、土等明器各九件,以日、月、七星位置摆放……”

    “凡金,必有钱、镜、鼎、炉。凡土,必有瓷、陶、玉、石,凡木,必有剑、符、纸、俑……”

    林思成深入浅出,有条有理,孙嘉木恍然大悟。

    就感觉好简单:无非就是根据风水辩证:这里属于什么地形,能葬什么人,藏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坏处如何避免和消除。

    就像套数学题,做公式一样,根据已知条件推导结论,就感觉并不是很难。

    但细一琢磨:简单个毛线。

    要真这么简单,满天下都是盗墓贼。又何必冒着坐穿牢底乃至吃花生米的风险,去找什么官墓、帝陵?

    随便找座山,找几座地主富户的小墓倒一下,照样能赚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还不用担太大的风险。

    就像林思成说的这一座,如果是宋墓,那九件金属器和九件土器,肯定还完好无损。不需要卖太贵,一件卖个四五十万,十多件是多少?

    七八百万了都,京城的一套四合院才多少钱?

    再说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被盗墓贼盗掘,不得不进行抢救性处理的古墓,孙嘉木发掘了没一百座,也有八九十座。哪一座不是盗墓贼挖空心思,费尽了心机才找到的墓址?

    而且光是墓址远远不够还得找墓道,更得找墓室。绝对是资料查了又查,地形看了又看,洛阳铲钻了又钻。

    有时耗时数月,却一无所获。最后着实无法判断墓室的准确位置,就只能挖地道,甚至于拿炸药炸。

    活糙、动静贼大、极耗人力和时间不说,运气的成份还极大。炸十次,都不一定炸准一次。

    哪像林思成这样,就在山顶上看一看,下山后一指,一钻头下去,就是金顶正中?

    这不就和本地那些同行津津乐道,赞不绝口的那两次一模一样?

    第一次一钎子就扎到了木灰池,第二次同样是在山上转了一圈,就画出了窑场的布局图。

    找墓盗墓他不懂,但干了半辈子的勘探考古,耿嘉木难道连这个也不懂?

    他算是明白了:林思成有意的避重就轻,所以听起来才那么简单。其实找这座墓的难度,丝毫不亚于在一片没任何标识的荒滩上找一座地下遗址。

    说白了就两个字:专业,甚至专业到了极致……

    琢磨了好一阵,孙嘉木长呼了一口气:人才!

    怪不得吴副司长念念不忘,一心想把他弄到考古司?

    可惜,人各有志。

    转念间,孙嘉木又皱了皱眉头:找倒是找到了,但怎么发掘?

    不能仅凭一句:这下面有瓷器,很可能是宋代白瓷,就把好好的墓给挖开?

    都说死者为大,哪怕现在是新时代,考古发掘也没有这样发的。就像郭院长主动掘开了定陵,招来了多少骂名?

    正转念间,林思成蹲了下来,挨个翻了翻几块砖饼,最后拿起最底层的那块,看了好久。

    而后叹了口气:“老师,咱们报警吧!”

    报警,报什么警?

    王齐志一头雾水,和孙嘉木对视了一眼。随即,两人若有所悟:这墓,已经被盗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