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3章 被震住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3章 被震住了 (第2/3页)

履历:硕士和博士方向都是科技考古,勉强涉及一点冶金、陶瓷成分分析等细分方向。

    但缓蚀技术属于纯纯的材料学,两者之间隔的不是山,而是银河系。

    再看看文研院、国博、北大、北工大,四家项目组,哪个不是顶尖的材料学专家领衔?

    所以,如果报告中的这些成果是这个朱开平研究的,吴晖敢把电脑啃着吃了。

    甚至于把这份报告给朱开平让他照着讲,他都讲不下来。

    无非就是林思成怎么说,他怎么执行,照猫画猫,一丝不苟。

    王齐志要稍强点,但也强的有限:把这份报告给他,也就刚能看懂的程度,约等于将将脱离野人的范畴。

    连王齐志都差点当野人,遑论实验室的这些?

    但反过来再说,林思成连毕业证都没领,连大学生都不算,他又是怎么研究的?

    又看了一遍,吴晖再也按捺不住,握着鼠标的手指禁不住的一颤:“给我间实验室。”

    王齐志彻底愣住:“啊?”

    “啊什么啊?”吴晖指着屏幕,“王齐志,你知不知道,这些论文如果发表,意味着什么?”

    王齐志当然知道,他也知道,吴晖想干什么:验证。

    他也理解:吴晖太过震惊,甚至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问题是,这一验证就是好多天?”王齐志一脸不解,“领导,山西的遗址怎么办,你不带队考察了,不指导了?”

    我指导个屁我指导?

    吴晖腾的站了起来,掏出手机,边拔号边往外走。

    刚出实验室,电话接通,吴晖的声音远远的传过来:

    “司长,我要请几天假。”

    “没什么,摔了一下,可能得住几天院……”

    “老孙?哦,他没摔……”

    孙嘉木眼睛都直了。

    他一直干的是行政,纯属外行,所以还不知道,电脑上的这份报告对吴晖的震撼又有多大。

    王齐志则叹了一口气:连这么蹩脚的借口都能想的出来,可见吴司长的决心有多大?

    他回过身,招了招手,把朱开平叫了过来。

    吴司长要验证成果,总不能让他从京城调人吧?

    那还保密个屁!

    只能把所有的实验全停了,全力配合!

    而吴晖这一验证,就是一周……

    ……

    早上八点半,将将上班,二楼的实验区的成型室里却站了好多人。

    一群人围着电窑,默不作声。

    炉门敞了一夜,早已降到了常温。林思成戴好手套,用夹钳把三件匣砵夹了出来。

    十多个人屏着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

    辛苦了半个多月,付出有没有回报,有没有烧成,就看这三件匣子里的东西。

    放下夹钳,打开匣盖,林思成瞅了一眼,又叹了一口气。

    赵修能心里咯噔的一下:没烧成?

    他下意识的一探头,随即,就跟愣住了一样。

    商妍、李贞、方进、孙乐(前助理)、三个研究组的组长、研究员、技工、助理、实习生……十多号人,齐齐的围了上来。

    只是瞅了一下,所有人的眼睛齐齐的一亮:

    两只杯,一只盏。

    通体滋润,釉色如清澈的湖水,青中透白,白中闪青,仿佛用玉雕琢出来的一样。

    器型雅然而细巧,胎体轻薄而润亮,如冰似脂,隐隐透光。

    李贞双眼微睁,泛过一丝迷醉的色彩:“好漂亮?”

    赵修能深以为然的点头,看着林思成:“师弟,烧到这种程度,你还不满意?”

    林思成当然不满意。

    他烧的是白釉瓷,结果烧出了一炉青白瓷?

    这倒也就罢了,釉甚至不匀?

    就杯壁正中的那几块斑:乍一看,像是饰纹,其实是火候没掌握好,形成的积釉。

    当然,只是他一个人不满意。

    比如商妍,比如赵修能,都满意的不能再满意。

    他们从山西回来才半个月,今天才是第一次开炉,按他们之前的预估,十有八九会烧出一炉砖(瓷胎瓦质化),更或是一炉胎渣。

    但凡能结釉,都是老天给面子,压根没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