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3章 被震住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3章 被震住了 (第3/3页)

过一次就能烧成,甚至于能烧出精品来。

    就眼前这三件,就跟花两块中了五百万一样……

    越看越是满意,商妍拿起皿杯,在无斑的那只瓷杯中倒了半杯水。

    然后用手电一照。

    顿然,响起一连串的吸气声。

    水还在晃动,杯中涟漪荡漾,手电的光束一照,却在杯壁外映出了光斑?

    流光镜影,光怪陆离。

    但仔细再看:杯体其实并不薄,差不多一毫米。

    所以,这是得有多透?

    孙乐一声低呼:“影青瓷?”

    李贞刚要说什么,顿了一下,又闭上了嘴。

    感觉不太像。

    她虽然没见过大名鼎鼎的影青瓷长什么样,但古籍上有写:胎薄如玉、釉润青白、纹透光影,影影绰绰。

    前两句讲的是影青瓷的胎、釉、质,后两句则讲的是透光性。

    既然是影影绰绰,那顶多也就是照出点光影来,绝不会是现在这种:连杯中水荡起的涟漪的线条,都透到杯壁外。

    果不然,林思成摇了摇头:“离影青瓷差得远,顶多和德化白的薄胎瓷有点像……《天工开物》载:素肌玉骨,薄如蝉翼,透澈如冰,差不多就是这一种……但人家是白瓷,没这么青!”

    赵修能点点头:“那德化白的薄胎瓷工艺,复原了没有?”

    林思成怔了一下:还真把他给问住了?

    如果严格来说,还真没有,顶多复原了一半。即“薄如纸、白如玉、透如冰”之中的薄和白。

    比如这样:

    又比如这样:

    如果比透,可能还比不上明代成化的蛋壳杯。

    倒非不想透,而是侧重点不同,导致技术产生缺限。所以换个角度理解的话,自己算是误打误撞,把德化薄胎瓷的最后一块短板给补上了?

    当然没这么简单,何况自己现在复原的是宋代的卵白玉,而非明代的德化白。

    是不是驴头不对马嘴?

    暗暗自嘲,林思成叹了一口气:算是烧废了!

    他摆摆手:“方师兄,收起来吧!”

    方进戴上了手套,但还没来得及拿,赵修能往前一拦:“不是……师弟,这是德化白薄胎?”

    林思成知道他的意思:卵白玉虽然没复原出来,但咱们把真正的德化白复原出来了呀?

    问题是,人家德化窑认不认?

    他叹了口气:“赵师兄,德化白现在有多薄?”

    赵修能愣住,嗫动着嘴唇,却说不出话来。

    商妍后知后觉,眼睛里放起了光:林思成误打误撞,解决了德化白最难解决的难题?

    但不对。

    古籍中记载的德化白薄胎,最薄的是三毫(一毫米),但现在德化白有多薄?

    零点二毫米,和纸差不多厚。所以才有“看着像纸,其实是瓷”的说法。

    说直白点:科技树点歪了。

    所以,既便是林思成,也不可能把零点二毫米厚的瓷烧的跟冰一样透。

    不过并非没办法解决,而且严格说起来,林思成烧出来的这三件,才是真正的德化白薄胎瓷。

    所以赵修能才这么兴奋。

    但看林思成,好像“也就那样”的感觉。

    盖因他本来就会,等于把前世的功课温习了一遍,没什么可兴奋的。

    让方进收起杯子,林思成又安排任务:练泥的练泥,塑胚的塑胚,调釉的调釉。

    安排完之后,他坐在电脑前,准备重新计算一下氧化还原的转换数据。

    但刚刚开机,外面“咚咚咚”的一阵,林思成回过头。

    嗯,老师和吴司长。

    但怎么跟野人一样?

    两个人像是刚从山里跑出来:双眼腥红、眼窝深陷、胡子拉茬,头发乱的跟鸡窝一样。

    身上还穿着白大褂,但又脏又皱,跟抹布一样。还离那么远,一股好多天没洗澡的酸味隐隐飘来。

    林思成一脸愕然,下意识的站起身。

    吴晖风一样的冲到他面前,双眼灼灼,从上往下,像是看外星人。

    林思成顿时了然:这是被铁质文物的研究成果给震住了。

    转着念头,他笑了笑:“吴司长,你先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