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先下手为强 (第3/3页)
研究员提一级职称,轻轻松松。
给文研院金属所,给老马,这就是救命稻草:同为铁质文物保护项目,同为缓蚀率研究,都不需要向上打报告。直接在原项目下就能重新开一个子课题。
说直白点:老马原先负责的“铁质文物综合项目”压根就不用停,至不用更换设备,不用重新组织人员,就地就能展开研究。
不亚于挽救了老马下半辈子的职业生涯,这是多大的人情?
暗暗转念,吴晖欲言又止,刚想说什么,马青林重重的点了一下头:“吴司,我懂!”
吴晖怔了一下,再没说话。
即便老马不懂,老张头也懂……
“吱”的一声,电梯门打开,两人一起进了轿厢。
到了十六楼,两人一个往左,一个往右。
秘书等在楼梯间,看到吴晖,递上了公文包。
吴晖拿出一只盒子,把包还了回去:“老孙呢,还没来?”
“来了,但差不多五分钟前,被司长叫进去了!”
看来司长也很好奇?
但话说回来:四个月的时间勘察出五处窑址,证实六个朝代、十几种名瓷的工艺关联性,搁谁都好奇。
转着念头,他托着盒子走向司长办公室……
……
办公室里很静,传来“哗哗”的轻响。
老院长翻着文件,时而一顿,时而皱眉,时而双眼一亮。
“当当”的两声,门被推开。
马副所长步履轻盈,兴奋和喜意快要从脸上溢出来了……
老院长放下文件,捏了捏眉心:“捡钱了?”
“没捡钱!”
马青林拿起茶杯给他续满,坐到他对面,“捡了个项目!”
啥东西?
老院长坐直了腰。
搞完讲座稍事休息,就去食堂吃的饭。大概一点稍过点,王齐志和他学生告辞。
自己和刘司长把他们送到电梯口,老吴和老马又把他们送下了楼。
前后半个小时的功夫,老马能从哪里捡项目?
即便是捡,也只可能是从王齐志和他学生手里。
下意识的,老院长看了看桌上的文件夹:肯定不是这个,不然老马说的就不是“捡了个项目”,而是“捡了一堆项目!”
他往后一靠:“详细说说!”
“是小林提出来的:光致钝化处理,即铁质文物β-FeOOH抑制技术……”
马所长满面红光,嘴像是打开了闸门的河坝,滔滔不绝。
老院长越听越是古怪:无毒、无害、无损、零外来物质引入、零干预?
关键的是,铜、铁文物均适用,且缓蚀率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怎么想,这都是不输BTA项目的大课题?
不由自主的,脑海中浮现出林思成那张年轻的脸,老院长既惊且奇:这怂娃脑子咋长的?
正感慨间,马青林振奋的挥了一下手:“院长,有了这个项目,金属所的项目就不用终止。甚至之前的框架,乃至物料耗材直接就能用,连人都不用换……”
“终止,谁告你要终止了?不论是我,还是局长,都说的是暂停……”
老院长“嗤”的一声,把文件夹往前一推,“自己看!”
马所长不明所以,接了过来。
起初,他还没怎么在意,心想这不就是林思成研究的“BTA复配体系”的资料和数据?
开完讲座,他第一时间就从吴晖那领了一本,也是那会儿,他才彻底死心。
但不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败也林思成,成也林思成……
正暗暗转念,马院长猛的一愣:不对……这不是之前那一本?
厚了好多,内容和数据也多了好多……
马院长的瞳孔一缩,眼睛里射出了两道光:“院长,这……这本里的数据,是全的?”
“废话,要是不全,我还给你看什么?”
老院长点了点桌子,“无机盐、有机树脂、石墨烯分子封护,这三项技术的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在这里。你回去就可以验证,并同步发布报告……”
话还没说完,马院长突地一激灵。
在楼底下的时候,他不是没想过:能不能把林思成的研究成果买过来,但话说到嘴边,终究是没说出口。
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无耻:卖给了自己,林思成怎么办?
但一转身,完整版的资料就送到了手上?
就感觉,跟做梦一样……
等他消化了一下,老院长才缓缓开口:“但有一点:牵头和承担单位可以是文研院,但研究主体和核心,必须是西大文物研究中心……”
马青林郑重点头:“院长,我明白!”
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是公开项目,竟标立项的就两家:文研院、国博。
但委托立项的却有好几家,其中就包括北大、北工大。
等林思成的论文一发表,这几家的项目全都得终止。追责还是其次,做为国字头研究机构、国内顶尖高校,能不能丢得起这个人?
两相权衡,肯定会有人动脑筋。既然如此,索手先下手为强……
事情都是商量出来的,无非就是怎么谈。更何况,老院长不但和林思成是老乡、校友,更和他爷爷林长青同班八年,同舍了八年。
之后,两人都留在西京工作,等于从二十岁到六十岁,这是多少年交情?
然后顺理成章,这本资料就到了张院长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