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严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严峻 (第1/3页)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赵怀安既定了征剿南面大别山,却不是直接带兵杀进山的,那是拿自己的事业和兄弟们的性命开玩笑。

    在五月到六月的梅雨中,赵怀安频繁召见州院、幕僚,从全方位了解光州的现存实力。

    也是这些过程中,光州原有州吏频繁和赵怀安奏对。优者,赵大录姓名于手簿,劣者,直接发了一份裁汰钱让他回去。

    掌握绝对武力,赵怀安可没有什么闲心和州吏那些人玩什么权力游戏,上来就是大刀阔斧。

    短短月余,赵怀安对州院进行人员精简,老而颟顸、尸位禄餐者全部裁汰,留下的都是精于吏事,作风强干之辈。

    也是得益于这支队伍,赵怀安首先就开始厘清光州的税源,这事关赵怀安第一次扩军的军额和待遇问题。

    这里面那位录事参军洪晏实立下很大功,因他的存在,州吏中的一些实干之才,纷纷向赵怀安靠拢。

    自古官面从来是两本账,一本账给上面看的,一本账是给自己人看的,而这些实干之才就是接触光州真实数字的一线人员。

    赵怀安要想了解光州真实的情况,就需要这些人的帮助。

    现在,经洪晏实的推荐,州内的司户参军杜宗器就决定向杀伐决断的刺史靠拢。

    此人作为主管户籍、土地、赋税征收及仓储管理的州吏,是光州财政的核心官员。

    此时,杜宗器就抱着几摞税账在正厅外的廊庑等候,随时准备向赵怀安献上他炽热的忠诚!

    而现在,小厅内,赵怀安正和刚回来的赵六说话。

    ……

    外面大雨纷纷,丝毫没有见弱的时候,赵怀安看着正喝姜汤的赵六,问道:

    “淮水水线到了哪里。”

    赵六连忙将汤碗放下,认真汇报:

    “额和牛礼、王离几个小子去看过了,地方州员没有欺瞒咱们,现在水线依旧在石头的下面,还没有过警线,现在已经六月了,雨季很快就结束了,按这个看,今年是不会泛水灾了。”

    说完,赵六叹了口气,和赵怀安说了一事:

    “哎,额最近认识一寡妇,是许州那边,前两年逃难来的光州,她男人就是死在当年水灾的,说两年前中原水旱相交,到处都是死人,也就是额们光州在淮南这片,才好些,像她这样从北面逃难来的还有不少,都是无家可归,也是可怜啊。”

    赵怀安深深哦了下,忽然来了句:

    “你和那寡妇睡了?”

    那赵六羞得满脸涨红,辩解道:

    “说的什么话?额是心疼人家无家可归,收留了人家。”

    赵怀安直接就呸了过去,骂道:

    “心疼个屁!我就看你是馋人家身子。滚!”

    说着赵怀安就赶走了赵六,准备接见在外面等待的杜宗器。

    望着赵六的背影,赵怀安一想到最近的事情,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兄弟们随他来光州,看来是真的是富贵的,这才刚落脚就开始求田问舍了。

    不过这也是好事,能花钱在光州买地置业,说明这些人的确是要在这里安顿下来。

    所以赵怀安让州里的几个孔目帮忙去跑,由他们出面去买田,不然他怕丘八们被本地人骗了后,直接拿刀砍这些人。

    然后赵六这小子也找了个许州来的寡妇,年纪轻轻就送了个半大儿子给他,这人也是有福分。

    还有老墨也是的,那天扭扭捏捏过来和自己说喜欢上了个州府的一个做廊下食的厨娘,想让自己给他做个主。

    那天最让赵怀安难绷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老墨和他说,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努努力,生个儿子出来,这样儿子也就是唐人了。

    没办法,老墨跟自己这么久了,要个儿子不过分。

    所以赵怀安自己掏腰包给老墨在附近买了个宅子,安顿了老墨的新妇。

    前几天,自己那些族亲也托他的堂兄赵又本来问问,什么时候给他们发媳妇。

    然后赵又本就被赵怀安骂了一顿,让他去找自己的老娘去解决这事。

    开什么玩笑,他赵大现在一天天忙得酥油茶都打得少了,哪有什么时间还管族里的事情?

    也是经这事,赵怀安正式让他老娘赵氏全权管理族里的事情,然后让一个族叔、两个书手一并辅助。

    其实不用那些族人问,赵怀安自己就在帮他们解决这事。

    他也发现了族里人口不盛,很多到了年纪的族亲都没有娶亲、出嫁。

    所以赵怀安给她母亲支了一笔钱,大概两三万贯的样子,让她作为家族的族产,以后家族的婚丧嫁娶都从这笔钱走。

    有了钱,就有了聘礼,到时候自能娶到光州的好人家女儿,哪能事事都劳他时间?

    不过,赵怀安没时间管族亲们的婚姻大事,可对于住宅和教育却很上心,是来光州的第二天就让人去办的。

    为了安顿族亲,赵怀安选了一条小坊区作为二百多赵家人的宅邸。

    他将这个坊区稍微改造了下,打通内部墙壁,又增高了外侧院墙,将这里打造成了具备生活、习武、防御功能的小坞璧。

    以后赵怀安二百多族亲都生活在这里,所以这里也被外人叫为“赵家巷”。

    对于这些族亲,赵怀安是相当重视的,因为自古创业就是用人唯亲。

    只是有些亲族有能力,所以辅佐功成,有些就是铁废物,到了不该到的位置,害人害己。

    所以赵怀安要想后面走得稳当,现在就需要提高自己这些亲族的能力。

    他专门从幕府和军中挑选文才质朴、武艺精熟的武士作为自己族人们的教习,赵家人无论男女,皆要习授。

    不过族亲要娶媳妇的事也启发了赵怀安,他想到也应该给保义都的吏士们也找媳妇,然后在本地安家。

    人就是这样,穿上鞋了,想法和顾忌就多了,之前搞义社是一份羁绊,现在让吏士们娶妻生子又是一份羁绊。

    可要想到这么多适龄的女子是很困难的,本来光州户口就不多,也就是三万多户,大概十来万人的水平,然后又是男多女少,所以光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