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八章 他们是尘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八章 他们是尘埃 (第1/3页)

    扶苏吃着面条,道:“今天这面条不错。”

    田安道:“这些面都是用渭南的新麦所制的。”

    “把这些面条,给丞相与频阳公也送去”

    “这就去安排。”

    每年的冬去春刚来的时节,也是关中人们难得的清闲时候,等再过一个月,人们就要开始为了春夏秋开始努力生产。

    而大秦的官吏要为人们的一年生产劳作维持秩序与生产效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律就是为了生产,除却生产以外的事,如婚丧嫁娶一律都简化。

    生产劳作才是生存大事,因为在这个时代,人若不耕种就会没有粮食,是真的会被饿死的。

    扶苏留在高泉宫,收拾着新建设的书库。

    偶尔还有几卷文书送到这里。

    扶苏一边看着,说的正是……要被送去上郡的几个博士在半道上要逃走,却被兵马抓回来,被军法处置的事。

    死几个博士而已,在修建灵渠南下战争或者是北上徙囚徒戍边的国家大事面前,这点被军法处置的几个博士也显得毫不起眼,都是时代的尘埃。

    就像是当初来咸阳的甪里先生,这位大贤对始皇帝有用,对丞相也有用,唯独对自己这位公子没用。

    当然了,扶苏觉得那些齐鲁博士其实也没这么重要。

    难道这些博士不是在反一统,号召要裂土吗?

    所以啊,扶苏觉得父皇与丞相要留着这些博士,很宽容,也很仁慈。

    其中,看得最明白的大概就是离开咸阳的甪里先生与叔孙通了。

    侯生与卢生或许只是来咸阳投效始皇帝,换言之,他们只是来咸阳讨口饭吃,罪不至死的。

    但扶苏也没让他们去死,是他们在送去上郡的路上,想要逃,被抓住了,从而被军法处置了。

    看着手中的这卷文书,这上面所写的就是淳于越口口声声说丞相李斯如何设计坑害齐鲁博士。

    田安站在公子身后,他低声道:“淳于越只说丞相李斯,却只字不提公子,,是他知道,他可以得罪丞相李斯,不能得罪公子。”

    扶苏道:“他淳于越连丞相都不怕,还会怕我?”

    田安又道:“淳于越知道,一旦得罪了公子扶苏,不说咸阳的人会如何,渭南近四十万秦人会把淳于越活撕了的。”

    扶苏笑道:“不至于此,言过了。”

    田安面带慈祥的笑容,给那二十万贫民一口饭吃,给他们耕种的田地,这对渭南的人们来说这就是天大的恩情。

    给潼关建城,虽说所耗甚多,但这都是公子私产的粮食所供给的,潼关的县民除了出力,他们什么都不用付出。

    有坚固的城墙保护,潼关的两万县民也会记得公子的恩情,谁让公子不满,公子只要一句话,就不会让人离开潼关,而潼关把守着关中与函谷关最重要的要道口。

    更不要说种葱赚了许多钱的华阴,享受龙首渠带来便利的大荔县,那敬业渠挖了近五年,公子在关中的声望恐怕就连丞相都要忌惮几分。

    不过,丞相也不用忌惮,只要丞相对公子够忠诚,李斯就依旧是丞相。

    还有那座咸阳桥,被那座桥惠及的关中乡民越多,公子扶苏的功绩就会时常被人们想起,当年公子为了建设这座桥,守在西渭河边有近一年。

    公子要做的都是建设国家的大事,而通常这些事一做就需要数年才能见到成果。

    田安见过其余六国的公子,公子扶苏与其余六国的公子是不同的。

    扶苏饶有兴致地看着淳于骂人的话语,问道:“丞相看过了吗?”

    田安道:“还未看过。”

    扶苏道:“给丞相看看吧。”

    三月的中旬,高泉宫的一间新书库建设而成了,当殿内的书都被搬出去之后,才会发觉其实高泉宫的大殿很大。

    今天,夫人说想吃鱼,田安便亲自在鱼池边抓了一条最肥硕的鱼,高泉宫的鱼没什么土腥味,而且养的也很肥。

    这一个月间,扶苏打算陪着妻子等孩子生下来。

    今年的三月天,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