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零八章 他们是尘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零八章 他们是尘埃 (第2/3页)

又下了一场冻雨,但这不影响人们的祭祀农礼,当雨水停歇之后,渭南的人们便开始在田地里劳作了。

    章邯每天都会察看田地里的情形,雨后的天气很快就放晴了,这位渭南的郡守还亲自巡查暗渠。

    换作别的地方的郡守恐怕不会这般亲自下田地,亲自看各地的情形。

    但这些事,章邯真的会做,不只如此还会指导各县的县民如何耕种更好。

    叔孙通陪着章邯走动在各县,道:“咸阳的人都说你善种田。”

    章邯望着田地神色严肃没有多言。

    叔孙通又道:“一直记得的当初敬业县是个很贫瘠的村子,老夫以为你善种田,但更善治军。”

    章邯又看了看胡子已经白了大半的叔孙通,继续走着,道:“今天不用教书吗?”

    “有大孩子教小孩子,老夫清闲不少,若是留在村子里,那狸奴儿恐怕又会说老夫不去教书,光吃粮食。”

    叔孙通加快脚步,勉强跟上了章邯的脚步,又道:“听说陇西真的种出了冬麦。”

    闻言,章邯脚步稍停,他道:“当真?”

    叔孙通颔首,“自然是真的,公子让都水长去陇西果然是为了种粮食,还有啊……”

    正要接着说,见章邯又走到了前方,叔孙通提了一口气,跟着章邯走路怪累的,这人走路怎么这么快?

    “还有啊,今年蜀中要种南方的稻子,就连南山一带也要种稻子。”

    叔孙通所言的南山是终南山以南的地界,章邯想着道:“公子总说粮食不够吃,若是粮食再多一些,关中就能养更多的人口。”

    叔孙通小声道:“华阴县有些传闻。”

    “华阴县种出了冬天的葱,成色虽不好,那也是冬天的葱,就是太昂贵了。”

    叔孙通道:“华阴县的县民都说司马欣活不到五十岁了。”

    “为何?”

    “他们说司马欣这人太过勤于民事,把华阴县看得很紧不说,时常为了县内之事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

    章邯道:“劝过他,三年前,公子身边的那位老内侍看出了司马欣此人的品行,劝过了,没用,他会接受劝告,可他不会改的。”

    叔孙通觉得司马欣这个人不坏,就是此人太过固执又显得很独,华阴县的县民会说他司马欣太过劳累活不到五十岁。

    叔孙通觉得此人活到四十岁都难。

    回到敬业县之后,叔孙通见到正在与伏生先生下棋的公主阴嫚。

    公主阴嫚是个很懂事的姑娘,先前给她出过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如何让人们为她寻找一条最好看的项链。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告诉人们,她会将第二好看的那条项链赏赐给找到的人。

    如此就会有人蜂拥而至,为她卖命。

    这不算一个很好的故事,但公主则有另一个回答,让人们赞同一条最普通的项链是最好的,足矣。

    在公主的认知中,这世上其实没有最好看的项链,本质上人们认为哪条项链是最好的,那么它就是最好的,它无法满足所有人。

    与其寻找,不如改变人们的想法。

    叔孙通思量着回到了自己的书舍,公子高也是这般认为的,这让叔孙通觉得很意外,在教授公主与公子之前,似乎他们心里早就被人灌输了一个观念。

    这个观念是万事万物只与人有关,与事物的本身无关,因此这两个孩子以后都不会追求奢靡。

    耳中听到了读书声,那是公子高在教孩子们读书。

    到了夜里,叔孙通切开一块豆腐,他将豆腐切好之后再用羊油一煎,撒上一些葱花与盐,与黍米饭一起吃下,这便是他最喜爱的美味。

    翌日,娄敬来到了敬业县,前来拜访叔孙通。

    叔孙通接见了此人,一边与他用着早食说着话。

    娄敬问道:“潼关县有一些孩子想要入敬业县读书,先前说过一个孩子一年十斗粮食,如今怎么需要十五斗?”

    叔孙通叹道:“去年,渭南各县的粮食丰收了?”

    娄敬道:“自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