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六章 务实是一种风气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二十六章 务实是一种风气 (第1/3页)

    去年离开时,正值关中丰收的时节。

    今年关中又丰收了,还是夏季,大军回来了。

    一年过去了,大军刚踏入关中时,这里看起来没什么变化。

    湘山之事没有发生,顺利回到了关中,扶苏还是松了一口气。

    感受着关中夏季的暑意,扶苏看着从洞庭郡带来的书,以及湘山传说或者是湘君习俗。

    这些事都写在书中,东巡出去了一年,带回来六十车的书,这些书足够自己看两年了。

    扶苏看着书,却见儿子就要往马车外爬。

    叹息一声,扶苏拎起他的腿,儿子将头探出马车外,就将他提着拎了回来,这小子还不服气想要往外爬。

    扶苏一手抓着儿子的腿,一手抖了抖手中的竹简,继续看着书。

    最后,这小子也爬不动了,干脆睡在了马车板上。

    扶苏又看了会儿书,见他老实地睡着了,看样子是没力气动了,才将他放回摇篮中。

    在养儿子的这一年中,扶苏就觉得他吃得多,就动得多,他要是多吃一口两口,就要多爬几步,这似乎是一种恒定的消耗。

    等王棠儿午睡醒了,她叹道:“回家了。”

    扶苏颔首道,“嗯,回家了。”

    她听得出来,公子说话的语气都轻松了许多。

    王棠儿明白,只有父皇好好地留在关中,公子才能心安。

    现在,公子就是心安且放松的状态,作为结发妻子,她很擅长通过丈夫的神态与说话的声音,来分析丈夫的状态。

    扶苏抓着她的手,道:“要不要去看看频阳公?”

    王棠儿缓缓摇头,道:“现在就回去见爷爷,爷爷只会觉得惶恐。”

    扶苏将自己的手掌,盖在她有些凉的手背上,手指扣在一起。

    妻子说得没错,现在去见频阳公只会让他老人家紧张又惶恐。

    “也对,你说得不错,先让王太尉去看望频阳公,频阳公他老人家半辈子谨慎成那样,若惊扰了他,反倒不好。”

    王棠儿点头。

    先让王贲去看望王翦,等到王翦放下心,其实也不用自己去看他老人家,说不定他老人家就亲自来了。

    扶苏道:“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公子的妻子不好当?”

    王棠儿道:“也没什么不好当的。”

    马车外传来了议论声,扶苏蹙眉看向马车的窗外。

    田安禀报道:“公子,咸阳出事了。”

    “出什么事了?”

    “上将军过世了。”

    闻言,扶苏也是一愣。

    大秦的上将军不是别人,是蒙武,蒙恬的父亲。

    蒙恬至今还在上郡戍守。

    扶苏又见前方大队兵马正在奔走,原来是父皇先一步让人驾着快马,去了咸阳。

    两天后,队伍走到了华阴县,大军就在此地休息着。

    华阴县边的渭河一直如常的流淌着。

    到了夜里,扶苏站在河边,有人前来禀报。

    前来禀报的是一位内侍。

    父皇见了蒙武的遗体,不忍遗体在酷暑天被放置太久。

    就在今天早晨,蒙武就被下葬了,而且李斯奉始皇帝之诏命主持的丧事。

    先前没有人给蒙恬送去消息,现在李斯亲自将始皇帝的诏命送去了上郡。

    如果在始皇帝下诏命之前,扶苏私自给蒙恬送信,这是不对的。

    皇帝的诏命没说,蒙恬是否在这个时候让其继承蒙武的上将军之位与上将军象征的节杖,但这个位置一定会是蒙恬的。

    因王贲已是太尉,而且王贲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兵权。

    掌握实际兵权的,且兵权最大的有三人,北方戍守长城的蒙恬是其一,还有一个是赵佗,另外一个屠雎。

    扶苏想着有朝一日,等南方稳定之后,将赵佗与屠雎召回来。

    现在,虽说一统南方,但实际上如今的南方依旧大小冲突不断,现在还需要这两位大将镇守南方。

    扶苏在华阴县又一次见到了司马欣。

    司马欣还是老样子,看着骨瘦如柴,好似很多年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司马欣行礼道:“公子,臣带了一些豆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