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奏请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事疏》 (第3/3页)
琉球先是同时向大明和倭国称臣纳贡,然后只贡倭国。
一直到1879年,松田道之率日军闯入首里城,投靠倭国的末代三司官毛凤来摔碎尚氏的御冠,宣布琉球王政终结。
可讽刺的是,毛氏最后也被迫穿和服向倭国称臣,琉球彻底被倭国控制。
但是渗透琉球,和渗透大明,对大明君臣的震撼是不一样的。
如果倭人明目张胆渗透大明,那就是真的对大明有狼子野心了,这时候大明君臣一定会主动回击。
就是前时空,万历年间倭国入侵朝鲜,前时空的万历皇帝都发动了抗倭援朝战争,最终挫败了倭国的入侵。
更别说这个已经被苏泽改得面目全非,但国力早已经超越前时空的大明朝了。
苏泽从通政司出来,这感觉是为了说服杨思忠,自己又从杨思忠这边又领了一个前置任务。
怎么感觉越来越罐头游戏了?
苏泽只能再次开始跑腿,这一次他来到了户部。
这一次苏泽直接找上了自己挂职的山东清吏司。
苏泽这么有把握的答应杨思忠,是因为备边银的预算编制,就掌握在山东司清吏司手里。
苏泽没有直接去拜见山东司的主司,户部郎中葛烨。
而是去了山东司下的商税局,找上了自己的老部下魏恽。
魏恽已经从户部主事升任户部员外郎了,而他能够出任商税局的主司,也是苏泽上疏推荐的。
所以按照大明官场的规矩,苏泽就是魏恽的举主,又是老上司,政治上的关系已经确定了。
虽然魏恽是张居正的弟子,在张居正还在朝堂的时候,他还需要顾忌张居正那边的利益,不能背叛张居正这个座师。
但是只要是稍微正常点的人都明白,苏泽入阁也是时间问题,而张居正要比苏泽大一个辈分,魏恽要如何对待苏泽,答案自然不言而明。
魏恽恭敬的接待了苏泽,并且亲自奉上茶水,然后就恭恭敬敬的听苏泽说明了来意。
听完之后,魏恽说道:
“恩台,今年备边银被张阁老削了一半,大部分都用在了通辽棱堡的建设上了。”
恩台,就是对举主的尊称。
“九边都在争这点剩余的银子,再挤出来给通政邮递司,怕是张阁老那边也难通过?”
苏泽表示理解的点头,他接着问道:
“我记得备边银,一半都是来自皇帝内帑,也就是金花银拨出,剩下是盐课和杂捐吧?”
魏恽点头说道:
“恩台所言不错,国初的时候,备边银都来自于盐课,开中法废弛后,备边银一半是从金花银拨出的,由内帑补足。”
苏泽说道:
“那这么说,由备边银拨出给海港城市的通政司经历所,确实不妥。”
听到这里,魏恽松一口气。
苏泽是自己的举主,在政治上他自然要跟随苏泽。
但是削减备边银,这是负责户部的阁老张居正定下的调子,那作为户部员外郎的魏恽,自然也要站在户部的立场上说话。
苏泽接着说道:
“但是疆防之事繁重,备边银原本是为了九边所设的,可我大明的疆域又岂止有九边?”
“恩台?”
“海波千里,同样也是我大明疆域,海上御敌自然也是疆防。”
“海上疆防应该要和九边疆防分开,专设海防备边银,专司用在海防之上。”
苏泽的思路更顺畅,他说道:
“金花银来自田税,陛下从内帑金花银补足边防陆军之费,那海防备边银,应该从市舶税中出才合适,对吧?”
魏恽有些跟不上苏泽的思路,但是仔细想想好像苏泽说的还真的有道理。
金花银补足陆地上的备边银,那由市舶税来补充海防备边银,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苏泽对着魏恽拱手一礼,接着说道:
“葛主司那边我就不去拜见了。”
苏泽说完就转身离开。
看来要将钱的问题一并解决。
回到詹事府,苏泽再次掏出一本空白奏疏。
他划去原本奏疏的名字,改成了——
《请设海防备边银并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二事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