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9章 对倭刀宝具—钢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49章 对倭刀宝具—钢筋 (第1/3页)

    ——【模拟开始】——

    《请设海防备边银并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二事疏》,事关内帑用钱,阁臣没有票拟意见,送入宫中。

    隆庆皇帝不愿意从内帑掏钱,从市舶税划出海防备边银,这件事发往外廷再议。

    兵部也反对你将手伸进海防体系,宁可反对设立海防备边银。

    隆庆皇帝顺水推舟,驳回了你的奏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540。】

    【本次奏疏所奏二事,合并上奏会增加所需威望值。】

    【是否使用10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分开上奏,“请设海防备边银”需要500威望值,“通政司兼领海疆谍报”需要200威望值。】

    【是否继续合并上奏,并扣除1000点威望值?】

    好家伙,系统还真会算账。

    也对,自己这份奏疏,实际上所奏的两件事。

    如果分开上奏,那就需要两次模拟上奏的机会。

    合并上奏就可以省去一次模拟上奏的机会,但是要多花威望值。

    这么算起来,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但是这么想也合理,想要同时通过两件事,比两件事分开来通过的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现在刚刚月初,苏泽还不想要用掉两次模拟机会。

    那只能选择合并上奏了。

    “合并上奏,扣除1000点。”

    【威望点已经扣除,剩余威望点:540,请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苏泽开始思考。

    自己又发现了一个新用法。

    如果将很多事情合并在一封奏疏里,岂不是就是绕过模拟次数的限制?

    但是想想其实也很难。

    两件有关的事情合并在一起上书也就罢了,备边银和通政司经历所的事情有关联,还能做这么做。

    如果将一堆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份奏疏里,那皇帝和阁老们也会厌恶,这是违反大明公文办公原则的。

    况且一加一都大于二了,在同一本奏疏里塞进太多的事情,还会增加威望值的消耗。

    当然,苏泽在修改后的奏疏中,也只是向皇帝内帑伸手,要了五十万两银子。

    这笔钱就是拨给通政经历所的经费。

    这笔钱只占了去年市舶税不到八分之一。

    这可要比九边备边银从内帑中掏出来的金花钱少多了。

    但是只要开了这个口子,有了这个预算,那日后和海防有关的事项,都可以从海防备边银中掏钱。

    苏泽紧接着夹着奏疏,向着通政司走去。

    ——

    次日,苏泽的奏疏送入宫中,依然没有任何动静。

    这次就连通政使杨思忠,都不看好苏泽的这份奏疏。

    想要从内帑掏钱谈何容易!

    要知道皇帝这笔市舶税,朝堂上下可都是垂涎已久的。

    但是隆庆皇帝将这笔钱抓得很紧,外廷丝毫没有染指的机会。

    同样是内帑收入,市舶税增长迅速,而且不需要和金花钱那样,要由官僚系统经手,直接通过各港口的市舶司就能征收完毕。

    如果不是皇帝交出账本,百官都不知道市舶司去年竟然收了那么多!

    皇帝手里宽裕了,在用钱方面也自由很多。

    皇帝也是要花钱的。

    皇帝有亲戚需要赏赐,贴身的宫女太监也要赏赐,此外还有上元灯会这类的开销。

    当然,皇帝的内帑,也不是后世批评那样,都用在皇室身上。

    比如备边银的大头,就是从皇帝内帑金花钱里支出的,这是明代自土木堡之后,最大的边防经费来源。

    除此之外,在户部没有钱的时候,也经常向皇帝“借”钱。

    所以明代皇帝也不像是后世传说的那样一毛不拔,大明财政的困境,也不全是皇室挥霍无度。

    武监生的教学补贴费用都是皇帝内帑支出的。

    本届内阁,高拱张居正都是体面人,但是他们也同样不愿意由外廷负担这笔费用,所以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后,阁臣们都不好意思再开口向皇帝要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