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通政司怪谈其四 (第1/3页)
杨思忠这位通政使微微点头,算是对吴绍祖的谨慎满意。
至于“发配”到南洋通政署的张宣就比较惨了,如今飞剪船只在大明海疆之内传递消息,张宣抵达南洋后,还要依靠商船送回信件。
这种消息传递十分不稳定,张宣上次传回消息还是半个月前,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胡祯又问道:
“大银台,最近通政司又来了一批新人,您看?”
杨思忠点头说道:
“你带他们在衙门内转转。”
胡祯退下之后,就来到了通政使的普通公房内。
三名年轻的官员见到胡祯这个“前辈”立刻起身。
胡祯看着三人,心想通政司现在真不一样了。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历”的提升。
原本调入通政司的低级小官很多都是举人出身,而且是久历地方的中老年官员。
这些官员在京师外飘荡了半辈子,通政司这类的衙门,就是安置他们的地方。
在繁华的京师享几年福再致仕回乡,这就是大部分举人出身的官员梦想了。
像胡祯这样的进士,就是调回京师,也很少会去通政司。
可在场的三人,全部都是隆庆二年的进士。
甚至有一人名叫还是二甲进士,名叫黄文彬,原本是在礼部,主动要求调入通政司的。
胡祯作为前辈,领着三人参观了通政司衙门,享受了一下后辈的彩虹屁,胡祯心情不错,快到中午的时候也懒得在通政司的公庖吃饭,而是领着三人去了通政司不远处的酒楼。
通政司设在皇城边上,能在这里开店自然那是背景深厚。
这几年来,京师的官员待遇比以往好了很多,中低级官员也会隔三差五的下馆子。
京师的餐饮业也日益繁荣,特别是官署聚集的地方,扎堆开了很多高档酒楼。
“通政使有令,上衙的日子中午不得饮酒,今日就以茶代酒吧。”
胡祯点了几个家常菜,他下午还要协助通政使处理公务,自然不敢违背杨思忠的命令。
几名年轻的后辈也不敢多说,纷纷以茶代酒,席上也算是觥筹交错。
虽然不是酒,但后辈的恭维声中,胡祯也像是喝醉了一样。
等到气氛到了,黄文彬问道:“胡兄,吾等来通政司之前,听说通政司有两难。”
“两难?”
黄文彬点头说道:
“一难曰远派,虽然通政司官员都是京官序列,但被远派地方那不是白做这个京官了吗?要是去了朝鲜琉球南洋,更是和流徙一样了。”
“二难就是,就是苏翰林了,听说苏翰林一上书,通政司就要忙碌,而且他还是月月两疏起步。”
胡祯摇头说道:
“这远派之难,和你我无关,如今各地通政署和经历所都满员了,大银台说了,今年都不会再往海外派人了,你想要远派还没机会呢。”
“至于二难,倒是真的,可头疼的也不是你我这些办差的小官,这是大银台头疼的事情。”
“哈哈哈哈!”
众人听完也放下心来,他们再次向胡祯敬茶,又是一顿彩虹屁下去,让胡祯飘飘然。
胡祯接着说道:
“但是有件事,为兄还是要提醒你们的。”
看到三人求知若渴的样子,胡祯洋洋得意的说道:
“咱们通政司有个邪门的地方,不能在通政司里说大银台的坏话。”
黄文彬等人连忙问道:
“这是为何?”
“反正你们知道就是了,在通政司内要管住嘴,不要说大银台的坏话,要不然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黄文彬连忙说道:
“胡兄这不是在议论大银台吗?”
胡祯说道:“没听我说嘛?不要在通政司内说大银台的坏话,我们这会儿可是在通政司外。”
众人哈哈一笑。
只是胡祯忘记了一件事。
这家小酒楼的二楼原来是一个大平台,为了照顾隐私最近采用薄木板隔成几个包间。
在他结账的时候,似乎在酒楼外看到一个熟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