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2章 用武器换青霉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42章 用武器换青霉素 (第2/3页)

 “领袖同志,要不要我们派人过去,质询青霉素的工艺配方。”

    彼得索夫所谓的质询,其实就是索要的意思。

    就如同家长质问家里边的小孩,捡到了宝贝,为啥不拿出来交给家长是一个意思。

    虽说慈父打心里也是这样想,但以他对咱们大首长的了解,我党肯定不会轻易就范。

    况且对方又不是苏联的加盟国,双方也没有隶属关系,凭啥如此轻易就把制药配方交给你。

    就凭你一张嘴,还是凭你块头大?

    真要是强行索要,老大哥和蔼可亲的形象还要不要啦…

    想到这些,慈父“吧嗒吧嗒”重重的吸吮了几口烟斗,又干了大半杯的葡萄酒,道:

    “质询这个词并不恰当,还是用分享好一些。”

    随后又缓缓踱道窗前,眺望着远处:

    “彼得你才回来,先休息两天,跟家人聚一聚。”

    “然后你就以特使的身份,去一趟陕北,跟对方谈一谈分享青霉素配方的事。”

    “他们不是缺乏武器装备吗,告诉他们,只要不牵扯机密武器,都好商量。”

    “啊…是领袖。”来不及思考的彼得索夫,咬咬牙询问道:“请问您还有其他指示吗?”

    慈父点了点头,他就喜欢彼得这种有眼力见,知道帮自己排忧解难的下属。

    于是紧接着温和道:

    “记住,去了那边,不管对方愿不愿意分享青霉素的工艺配方,态度诚恳一点。”

    “武器装备咱们有的是,大不了咱们多生产一些。”

    按照慈父的设想,即使对方愿意分享配方工艺,

    想要快速生产出如此疗效的消炎药,估计也得花很长时间。

    所以,还不如用手里的武器装备多换一些,更现实一点。

    至于为啥要多换一些,一方面是由于近期伪满洲边境方向,关东军一直在频繁调动。

    明显就是在针对苏联。

    而且几十年前的日俄战争,双方虽说大打了一仗,

    结果就是沙俄是名义上的输家,但死伤和损失并不大,失去的仅仅是旅顺的控制权而已。

    日方虽说是赢家,却算得上惨胜。

    战死1万多头鬼子不说,除了得到旅顺,其他一丁点的赔款都没有捞到。

    那种从螨清身上得到巨额赔款的强烈快感,居然没在沙俄身上找到。

    而且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