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6章 权衡利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66章 权衡利弊 (第3/3页)

支未来的方式,更是注定会被朝廷所滥用。

    陆北顾心中凛然,张方平不愧是能臣,一眼便洞穿了这“金融创新”最致命的软肋。

    范祥沉默片刻,沉声道:“此法是柄双刃剑,用好了,斩断眼前荆棘;用不好,反噬自身,遗祸无穷。”

    说穿了,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根植于权力和人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在制度尚不完善的北宋,更显凶险。

    “张公洞若观火。”

    陆北顾拱手,语气坦诚:“‘实值’定价之难,‘储备’挪用之险,确是此策命门所在,学生岂敢不知?然世间岂有百利而无一害之法?所有政策可行与否,归根到底都不过是‘权衡利弊’四个字罢了。学生以为,此策可以较少之财物,解河北前线诸军州因六塔河决堤而粮草匮乏之急,利远大于弊!”

    “至于其中弊端,前者学生以为,可效仿西北盐钞法之成例,由三司依据过往数十年河北各州军粮草市价、转运成本、路途损耗等情况,建立一套详尽的核算之数,此数须定期复核调整。商人选定交割地点后,盐铁司榷货务按此法则当场核算其‘优增额度’,录入凭证,三方签押,存档备查。如此,定价虽有弹性,却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可最大程度减少争议,此乃以‘明法’定‘实值’。

    “而后者,一方面可降低倍数,譬如储一放五改成储一放三,以尽量减少风险,另一方面则是只能仰赖张公了。”

    陆北顾目光灼灼地看向张方平说道:“张公方才痛斥前任三司官吏挥霍您攒下的家底,致使今日府库空虚,漕运淤塞,此等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学生此策之‘储备金’,便如同那汴河之堤,若连此堤坝亦可随意掘开挪用,则我大宋财政,将永无宁日,终至溃决,即便不因此法今日而溃,亦会因它法明日而溃!是以,非刚直不阿之重臣执掌三司,不可行此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