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五十三、架设天地之桥 (第2/3页)
其中一艘失效,剩余四艘仍能维持稳定。
无论是九章还是周髀一号,每一次模拟的成功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杜老,九章和周髀的最终模拟结果出来了。”杨院士快步走来,手中的数据板投射出一组复杂的轨道参数,“设计没有问题,只要各环节达标,就可以正式实施。”
杜老点点头,迅速在模型上调整参数,“通知车间,可以开始改造了,记住,一定要谨慎认真到极点,把我们东国航天人的传统与精神发挥到极致。”
“一个月之内,完成麒麟和四神号的改造!”
计划开始第五天,西北核心工业区,超过三百名经过层层选拔确认的生产能手被挑选出来,他们将凭借多次改装的生产设备开始第一阶段合金缆的生产。
计划开始第十天,第一根长度超过一万公里,整体质量完全合格的线缆被生产出来,并在通电状态下运往发射中心。
计划开始第十七天,麒麟飞船改装完成,开始装入线缆。
第二十天,剩余四万公里线缆生产完毕。
第二十五天,第二批五万公里线缆完工,这一批线缆通过改良技术和更多熟练工人,做到了整体一次成型。
第二十六天,一条专用的超宽轨道铁路修建完毕,一段连接预设的太空电梯地面锚点,一段直达生产基地,直接运送线缆,确保全程不会断电。
第二十七天,四神飞船全部改装完毕,开始运往发射中心。
第三十天,发射准备完成,东国也是人类史上第一条太空电梯,正式开始架设。
——
东国太空电梯工程专用发射中心。
这里是为了这一次计划特别开发的,占地超过万亩,最后也将成为太空电梯的地面基地。
五艘飞船静静矗立在发射台上,银灰色的外壳上那鲜红的标志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它们的外形并不像传统飞船,反而更像巨大的工业模块——流线型的舱体、密集的管线接口、以及背部巨大的对接机构。
“麒麟号”位于中央,它的腹部货仓装载着一万公里的玄羽纳米缆绳,卷轴机构的直径超过二十米,表面覆盖着超导冷却层。而四艘“四神号”则对称排列,每一艘都搭载着额外的聚变反应堆和配重模块。
“最后一次系统自检。”发射指挥杜老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
邓民强和工友们站在休息大厅里面,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