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if线 - 愿君千万岁 (第2/3页)
不过是崖顶一群人向下俯视的目光。
陆婉垂着眼帘,正打算告辞的时候,眼前推过来一盘荷花糕。
“你尝尝这个,这个很好吃的。”一道声音响起。
陆婉循声望去,愣了一下。
她方才进亭子后,没有仔细看在座的几个姑娘,这会儿才注意到,旁边坐着的这个,正是上元节晚上在霓裳画舫上看见的那个姑娘。
“明国公府的荷花糕是长安城里最好吃的,从外地来的人一定要尝尝。”
知知用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看着陆婉。
就在陆婉以为知知是在嘲讽她是外乡人时,听见知知继续说:
“我小时候在岭南,后来,来了长安才吃到这么好吃的荷花糕。”
陆婉张了张口:“岭南?”
那样偏远穷困之地?
知知笑:“对啊,岭南离长安可远了。以后我回岭南玩的时候,我肯定要把这里荷花糕的做法带回去。”
“我们岭南什么都好,瓜果甜,荔枝鲜,稻米足,就是呢,菜式糕点的花样还没有长安这么多。”
坐在对面的袁采薇扶额:
“来了,又来了,知知讲起岭南的好,那可要讲好久呢。”
“哈哈哈……”亭子里一桌人都笑了。
方才尴尬的气氛也缓解了许多。
陆婉吃了一块荷花糕。
糕点软糯,入口后一股清甜的味道散开。
甜而不腻。
真的很好吃。
陆婉看向知知,低声道:“多谢……不知小姐如何称呼?”
“我叫裴知。”知知只说了自己的名字,没有提裴府的长辈。
她不说,可陆婉却猜到了几分。
裴家在文人中的名声极大,她岂会没听过?
大家在凉亭内坐了一会儿,有几个婢子来请她们入席。
一行人纷纷走出亭子。
知知一边和采薇手挽手,一边回头对陆婉小声说:“你要是想走的话,可以吃完饭再走,来都来了,总不能饿着肚子走吧。”
陆婉疑惑地看向知知,低声问:
“两位小姐何故帮我?我出身低微,并非名门之后。”
知知眼中光华流转,语气里带着些许佩服:
“我觉得你很厉害。我听我祖父说过,世家弟子自小启蒙,几乎垄断官学,百姓之子要入官学,登朝堂,难如登天。”
“你说你家中无人做官,和你母亲从外地来京城落脚,你还能考入官学,说明你做到了难如登天的事情。”
袁采薇也探头过来补了一句:
“而且也算不上帮,知知只是真的想让人尝尝荷花糕,上回知知塞我嘴里了呢。”
知知点头:
“对啊,算不上帮。你连难如登天的事情都能做到,在这里吃两口茶点怕什么呀?她们又不是山匪,只要你自己不怕,她们也欺负不了你。”
知知刚从岭南回京城的时候,也曾经被人笑过,说她是穷乡僻壤养出来的姑娘。
知知不以为意,反而每次跟人说岭南有多好,时不时还跟人家当场比写字,比武功。
让那些笑话她的人笑不出来,让那些人知道,岭南养出来的姑娘文武双全。
不过,后来知知也明白了,有些人笑她,恰恰是因为不如她。
“走了,吃饭去。”
知知和采薇手挽手往宴席的方向走去了。
陆婉站在原地。
几片明丽的紫薇花瓣飞来,悠哉悠哉地落在陆婉的鼻头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她追上了赵茉,向赵茉告辞,还是不留下用饭了。
但是她告辞的时候,脸上不见委屈之色,笑得很平静。
每个人性子不同。
陆婉不是裴知。
她自知做不到像裴知那般豁达,去了宴席上吃饭,恐怕也不自在。
但她想明白了一点。
她来京城,就是来登天的,是来克服万难的。
衣裙首饰,宅院仆婢,这些东西都在她的天上。
她现在仰望觉得累,那就不去看。
等她一步步登高,终有一日,无需仰头的时候,才是她走进这个圈子的时候。
池里的荷花盛放,在清风中摇曳。
荷花香里,吃了荷花糕的陆婉,离开了明国公府。
六年后。
陆婉十六岁这年,考中了女官。
虽然官职低微,但陆婉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和母亲相拥而泣。
她出落得亭亭玉立,才学满腹,去宫中殿试时,还得了皇后娘娘的两句夸赞。
过了两个月,老家那边也得知了消息。
陆家那边又送信来。
一件事是催贺妍回老家服侍夫君。
另一件事,则是打算托人在长安给陆婉说媒。
陆婉现在做了女官,若能在长安同官宦人家订亲,再好不过。
之后陆氏的几个兄弟如果来京中,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人脉。
贺妍把信给陆婉看了,问她:“婉儿可想相看?”
十六岁的陆婉穿着官服,淡淡扫过信上内容。
她没有先回答母亲,却问:
“娘愿意回陆家么?”
贺妍沉默。
沉默便是最明显的答案。
陆婉:“那我写信回去告诉他们,娘身子不适,不宜远行。”
说完后,才将话题转移到自己的婚事上:
“娘,婉儿此时还不宜看亲事,还需过两年。”
“过两年?”贺妍忧心道,“再过两年,你就十八了,年纪那么大就不好相看了,婉儿莫不是不想成亲?”
陆婉:“娘误会了,我愿意成亲,只不过还没到时候。”
她说的是真话。
她一点都不反对结亲,相反,愿意将自己的亲事视作登天的助力。
长安有那么多中举的男子被人榜下捉婿,然后借着岳家势力站稳脚跟,她又为何不可?
可她这时候结亲,以她低微的官身和无可倚仗的背景,必然配不到什么好亲事。
她才当上女官,需要在宫中历练一番。
若日后有机会得宫中贵人赏识,她在京中有一席之地,到时候再谈婚嫁也不迟。
有人说,等她年纪再大几岁,以后也许只能给人做续弦。
陆婉也并不觉得可怕,成亲不过是各取所需,能成便成,做续弦也无妨;若成不了,那她一辈子在宫中做女官也不是不可以。
陆婉在宫中做女官后,仍旧力求事事尽力,做到最好。
皇后娘娘执掌后宫有方,赏罚分明。
陆婉事情做得好,时不时会得些赏赐。
她用积攒的俸禄和赏赐租下了一个独立的小院子,让母亲住进去。
她在长安有了立足之地,
休沐的时候,她便出宫看看母亲。
有一日,贺妍对陆婉提到:“婉儿,当年你外祖母还有三个舅舅借流放琼州,你外祖母已经不在了,但三个舅舅还在。”
陆婉知道母亲的意思,明白地告诉母亲:
“除非皇上大赦天下,舅舅们是不回来的。娘若是担心,可以设法托人寄点钱财去,其他的我们无能为力。”
贺妍听后也只能叹:“能回来自然好,回不来便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