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势均力敌 (第3/3页)
出资和一比一融资担保向上提交方案,如果获得批准,由我们长征资本来做GP,收取1.5%的最低管理费,20%利润提成。
“政府出资30亿是底线,我会负责10到20亿的配资,银行贷款需要搞定30亿以上。
“洪区长只要同意,由我们来帮你们出具完整报告,包括国有股减持豁免申请,标的企业的初步审查报告,金融合规报告,包括后续的公司和产业论证,你们只负责往上交。”
如果有政府30亿兜底,配资10到20亿问题应该不大。
和江秘书熬了几天,他也提供了不少具备跨时代意义的理论,比如母基金运作方式,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等,甚至帮他们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十六字基本原则,已经展示出了充足的专业性。
这份方案交上去,绝对是十年后的上级领导都能翻出来看一看,还能眼前一亮的。
关于政府引导基金的干货,他有幸碰上了这次机会,存在肚子里也没什么用,一次性掏出来了大半。
向洪区长证明了自己。
这一个周,估计洪区长也把自己的背调做了个差不多。
现在,他终于cards on the table,摊牌了。
这事我包干了。
这件事,要从区——市——京,一步步审核,确定可行以后,还要经过投资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可行性审核——与企业谈判确定条件——资金下放——企业落地,之后还有投后管理——获得利润——退出渠道。
审核到投资至少忙一年,投后管理至少两年,退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为此他要养一个团队,而且团队得随着进程越来越大。
当然,京东方的6代线投资,前世上百亿的利润,由他来操作只会更高,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培养海量的人脉和一支懂得和政府打交道的团队,获得京东方内部的话语权,事后更是长远的名声。
有这么灿烂的前景,他才愿意去做。
那边的江秘书迟疑了一下:“这件事,区长同意了也不一定能定下来,资金太大了,中央,市里,区里都要层层配资。”
陈学兵略作沉吟,淡笑道:“谁主抓,谁负责,何况洪区长下一步如果真的负责市里的金融工作,这项投资足以干好五年,若区长到了金融岗位,重庆又成了全国产业基金工作的示范点…人生,有时候赢一次就够了,你把我原话告诉区长,我相信他会重视的。”
对面又一阵没说话,但陈学兵听到了捂话筒的摩擦声。
他意识到,洪区长就在对面。
“你有多大的团队?”江秘书发问。
这段时间他和陈学兵接触,好像都是陈学兵一个人在提意见,并没有团队的踪影。
陈学兵咧起嘴角:“洪区长只要同意,过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我的副手和团队,他们目前不方面出面。”
“不方便出面?”
“他们正在香港,参与一笔更大的投资。”陈学兵很装逼地道。
蔡志坚过来就职总裁会带几个信任的下属,也算是金融团队了,他们正在参与建行港股上市的后期事宜,光国家净投入就是4000亿,当然是更大的投资。
“好吧,我尽快给你答复。”江秘书捂着话筒请示汇报了半天,终于答道。
陈学兵点点头。
“十亿不行再加五亿的试探就没必要了,三十亿,是这件事能做成的底线,只要钱到位,我一定让这家半导体龙头成功落地。”
江秘书有点尴尬:“不是试探,上周领导去市里开过会了,有难度。”
“中央资金配资上限肯定不止五亿,应该争取,上面多配几个亿,市里对应的配套资金就多了。”
陈学兵一语道出关键。
跑部钱进。
江秘书闻言长叹。
“好吧。”
他和陈学兵有一种势均力敌之感,互相都在仔细琢磨对方的工作领域,谁也很难忽悠对方。
挂下电话,陈学兵开始盘算收集到的信息。
目前京东方还没有加入TCL、创维、康佳和长虹组成的液晶联盟,夏普也还没来深圳捣乱。
至少还有半年多。
如果耐心一点,等他们去上海,夏普再次追过去以后,他们心灰意冷,应该会更好谈。
但那就得等07年了。
还是别让人家受两份委屈吧,国产替代,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