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五章 麒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六十五章 麒麟 (第1/3页)

    黄市长第二天就给了他经济日报的艾总编的电话,说已经打过了招呼。

    但这个采访,他没有立即安排,而是询问林斌台积电的样片的事情,而后让林斌差人去了一趟美国。

    见证奇迹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到了。

    五天后,去美国的奇点技术员带着两名Marvell技术员和十几套Marvell封装完毕的SOC片上系统返回国内。

    (参考图)

    IC部,物料部,软件公司,奇点各个部门的精兵强将都被抽调进了一个实验室。

    所有人都很紧张,又精神抖擞。

    又是整整五天的软件集成和硬件级调试。

    8月16号这天,卢韦冰冲进董事长办公室。

    “董事长!你快试试!第一台!”

    他神神秘秘摸出一台银色版本的样机,放在陈学兵面前。

    “SOC模块的验证已经初步完成了!目前查出来的兼容性问题不多,大多可以通过更换物料解决,接下来就是整机验证,咱们可要准备花大钱了!”

    整机验证,就要定BOM(物料清单)了。

    这段时间收集的物料样品很多,来自各个厂家的不同方案,等进行反复拼装验证,最终确定最优的兼容性和价格搭配方案以后,就要锁死所有的供应链产能。

    到这一步,就要给所有确定下来的供应商付定金了,有的还得提前付全款。

    陈学兵一时没说话,拿起面前的机器反复端详。

    4.2英寸的屏幕,冰冷光滑的机身,恍如隔世。

    他打开屏幕,把一个个软件点开,操作。

    好半天,他脸上慢慢洋溢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使用了两年老人机的他,忍不住在心里和这台手机说话。

    “老伙计,真的很久没见了。”

    他运气不错。

    整个试验过程中,最怕的就是SOC出问题,这里一旦出问题就是长达几个月的返工调试,接下来的整机验证反倒有一定的容错率。

    这套物料就很不错,配合运行比较流畅。

    只要有一套物料适配到这种程度,已经足以说明:麒麟手机,成了!

    这台样机的问世,代表着他掌握了许多事情的主动性。

    “最快速度冻结BOM清单!”

    陈学兵手掌重重拍在桌面,下令:“给你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内要开始试产验证!”

    “试产,钱.”卢韦冰摊起一只手,勾了勾。

    首版高端机型,试产个300套,问题倒是不大,关键是锁订单,工厂买机器.

    不给个两亿三亿的,怎么产?

    陈学兵挥了挥手。

    “钱我会给你,对了,最近人民币可能有升值,外币结算的要避免汇率联动条款,咱们从汇率上搞不好能省一笔。”

    两天后。

    赛格大厦57楼奇点科技会议室。

    14:15,采访前。

    空调出风口嗡嗡作响,却压不住室内弥漫的燥热。

    会议室上方悬挂着一块“技术无国界,市场定生死”的书法横幅,摄影记者对着那里拍了几张照。

    任颖第三次调整录音笔的位置,小声提醒摄影记者:“等你们审核发布以后,采访音频和一些照片我们可能会发到网上,待会儿陈总说到专利那段,请你们抓个特写。”

    《经济日报》首席科技记者周明皱了皱眉,道:“我们有新闻网站,会发布的,可能还会剪掉一些内容。”

    “明白,我们会根据你们发布的内容剪辑音频的。”

    十分钟后,陈学兵穿着白衬衫进入会议室,跟周明握手。

    “欢迎,麻烦你们跑一趟。”

    周明笑了笑,注意到这位年轻董事长卷着的袖口露出一块卡西欧电子表,坐下后等机器开机,便笑着问道:

    “陈总身家亿万,还戴这么朴素的表。”

    陈学兵回头看了一眼,意识到采访已经开始了,抬手看了看,笑道:

    “我也是跟风,其实没戴几天,前段时间看我们的工程师戴了这块表,听说可以电波校时,全球同步,买这个算是爱好吧。”

    “陈总是技术发烧友。”

    “对。”陈学兵点头:“其实我主业是做金融,因为自己的爱好和一些对科技的想法创办了奇点,做我们自己的手机。”

    周明看了看周围,感叹道:“陈总为这个爱好花了很多钱啊,还入股展讯,做了大股东?”

    “技术需要,我也很喜欢展讯的创新理念当然,不可否认,我认为展讯未来能为我赚很多钱。”

    闲聊完毕,周明进入了正题:

    “陈总,信产部今日发文强调‘技术发展需避免资本裹挟’,而你呢此前言论被部分媒体解读为‘用市场绑架标准’,您如何回应这种定性?”

    陈学兵拿起一份《RM邮电》。

    “文章我看到了,不过我认为里面说的‘资本’是指投机者,而奇点科技这一年半挣了不到一个亿,研发投入却已经超过三亿,展讯科技呢,从归国创立开始不断融资,获得的所有资金全部投入了研发,我们才是为技术买单的人,看重的是未来科技产出的收益,相反”

    他从报纸下面抽出一份2005-2006年的大唐财报。

    “他们过去两年拿了12.5亿的贷款及补贴,6亿多的经营亏损,控股股东违规占用资金4736万元,研发投入的比例,不到我们两家公司的三分之一,如果说我们两家公司是资本,那唯一像资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