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奇点集团!(5K) (第1/3页)
9月1号这天,对展讯和奇点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陈学兵在这一天说的每一句话,都需要两个公司接近三千号人无数的汗水来实现。
连陈学兵自己也无法避免。
四方面的谈判队伍,在北京跑关系的阚治冬,在华为谈判的蔡志坚,在中芯洽谈的陈大同,以及前往深圳和卢明宇对接ADI收购事宜的容显文。
任何一宗谈判都是10亿以上的大事,每天都有数个20分钟以上的长电话对各种细项进行请示汇报。
还好他早早设定了预备处理机制,有任颖这个全方位了解情况的副脑助理帮他处理汇总一些事情,否则他的电话恨不得晚上10点还在排队占线。
他这个奇点科技的老板,却根本不敢把主卡换到麒麟手机,就这个业务量,手机没有几块备用电池,根本撑不住。
任颖也难得抱怨,说这几天脑子里杂得很,老是忘事,说她这个助理也需要请一个小助理了。
虽然是玩笑,但陈学兵慎重考虑,还是给任颖再次上调了职级。
集团目前的评级系统在职权评定上其实并不严谨,主要是事杂人少,公司太新了,中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高级管理层忙起来都是抓到合适的人就用,很多人负责的事情和自己的级别不对等,职级主要体现着无特殊薪资约定人员的待遇问题。
任颖之前其实已经调过两次职级,已经是行政A8,这一次调为了A9,年薪超过20万,还有几万块的待遇补助。
马上还要加上1.1倍的工龄乘数。
集团成立,已经快一年了,按照任颖的工龄,其实已经一年半。
但在很多细节方面,仍是一个新公司,随着事情增多,开始有了小马拉大车的乏力感。
任颖再没有强调人力成本问题,开始提议招人。
陈学兵也意识到:奇点科技已经不能作为普通子公司存在了,麒麟手机一旦上市,带来的是业务量的爆增,必须要率先集团化。
不是股安这样结构简单的控股集团,而是真正的业务集团公司。
要放权。
9月5号以后,谈判事宜基本进入正轨,各种电话逐渐消停。
上海下起淅沥沥的小雨,张江有一栋楼却热火朝天。
陈学兵一早到达这里。
张江的建筑摆放方方正正,四通八达的对称街道把各类企业划出工整的类目,像极了某个“模拟城市”游戏的规划。
高斯路的集成电路产业园中央藏着一栋五层高的长方体楼,远远看去像是一栋教学楼,门口挂着一块“3G基带芯片特训营”的牌子掩人耳目。
展讯想进军通信设备已经是司马昭之心,华为中兴皆知,只是双方都判定展讯身子骨还小,注定吃不下多少订单,也碍于TD芯片还要合作,都睁只眼闭只眼。
但两方都不知道,展讯搞的这个“3G基带芯片特训营”前八个字虽然是假的,但最后一个“营”字却是十成真。
一栋楼里,是真的有一个营。
加强营。
校招加社招,接近1400人,加上培训老师,已经逼近一个三三制的独立团了。
而且大都是985毕业,三个月实习期以后人均工资接近五千,工薪总开支每月700万。
陈学兵到达时,卢韦冰已经带着两名奇点高管赶到这里,同至的还有展讯武平,副总范仁勇,负责培训的是从朗讯贝尔实验室挖过来的技术经理刘奇玉,现在叫刘校长。
参观了两个教室,统一蓝色工装的应届生和红色工装的社招工程师,一边在通过示波器观测自主设计的TD-SCDMA信号波形,一边分组调试0.13微米工艺的测试芯片,社招学员的课程明显要深入一些。
又参观了一下课程表,学习安排都比较紧凑。
陈学兵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刘校长的焦虑感很重。
“我们参观了华为在上海青浦工业园开展的无线通信人才计划,他们的技术纵深远远超过我们,课程聚焦基站设备开发,学员全部要参与3GPP标准模拟会议,实战演练TDD帧结构优化提案,国际视野方面,他们选派优秀学员赴欧洲参与GSM/TD-SCDMA双模基站测试,培养标准制定能力,我们的学员虽然都是上海一流学校的毕业生,根子上比他们强,但培训出来不一定达到他们的实操能力。”
陈学兵思考一番,还是给他吃了颗定心丸。
“培训是实战的入门卡,你的责任是让他们能上战场,真正的训练还是在工作里,武董把后续的激励机制定好,学得好的可以第一批进入基站订单。”
这下轮到武平焦虑了。
“我们单独做技术准备还不够啊,收购ADI虽然带来了200多项射频技术,但是我们看了一下容总统计过来的技术清单,天线参数优化、馈线损耗控制这些重要技术还不成熟,通信算法工程师也不够,我怕信号覆盖质量达不到运营商的要求。”
陈学兵在这种事上拿出了应有的强势:
“如果是通用技术,想办法找国际通信商谈技术授权。
“谁愿意给我们好技术,我们就帮谁拿移动的基站订单,我已经跟张副部谈过TD开放的问题,移动那边我会想法沟通,技术获取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跟高铁谈判学经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