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粮草先行 (第3/3页)
一个大课题!同济大学土木学院,一个院去年横向经费破亿,那我们这些国立高校以外的学校缺乏经费,如何支持科研?我想我们重邮是走在前面了的,重邮信科公司虽然苦了两年,但产出马上就要变现,这项提成,够后面的人吃好几年的饱饭,等教学楼、宿舍楼翻新起来,实验室有了新设备,后来的人,都要感谢我老聂!”
重邮老校长聂能指点江山,唾沫横飞。
陈学兵这才笑着捧哏:“聂校长,你谦虚了,重邮现在参与进LTE项目的研发,如果4G定项LTE,重邮岂止是吃饱饭这么简单,我看重邮信科离上市也不远了。”
校企上市
两位交大校长内心有些发酸。
他们的前任要是能留下一家上市公司给交大,那现在可真是.毫不夸张地说,工作量都能少一半。
而且能干得更好。
大学发展,不就是钱的事么。
没经费,哈佛也得干瞪眼。
不过
“这个。”梁乃兴面色有些纠结地道:“毕总,当初小陈陈总跟我说的是校内企业合作,现在怎么变成校企和股安的合资公司了?还让我们的教授持股校外公司,研究生委培发薪,这不是,这不是.”
这不是给我们掺沙子嘛!
11位教授啊!
桥梁工程的顾安邦,土木建筑学院的书记周志祥,交通学院院长、现任重庆绕城高速特殊路基处理专家组组长的何兆益,刚博士毕业就搞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荣获重庆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朱洪洲,河海工程的学科带头人王多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工程科学项目的黄承逵.
脸面的“脸”字,正好十一画,学校的脸面,这十一个人,每人占着或长或短的一画!
这深入骨髓的名单陈学兵怕是研究挺久了吧?
这些人要是入股尝到了甜头,以后公司不让干了,教授们提反对意见,谁扛得住?
还安排委培生计划,研究生期间跟导师参与工作.怕不是要压榨学生吧?
“市场化运作嘛!”毕亚雄理所当然地道。
合资公司既然要作为股安招投标的技术背景,股安必然是要入股的,而且公司名称里必须要有股安的名字。
“重交的校企要迎头赶上,必须要由我们股安来帮忙,教授们想做的研究,缺经费的,我们提供,不动用国家经费一分钱,论文成果,包括教学权力都归学校,专利归属股安。
“合作的实验室,我们定期对所有重交的学子开放!
“委培生和参与工作的问题,我们也不是做所谓的「导师工厂」,要发正式工资的,只是比正式员工低20%左右,没有正式合同,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合理了!
“合规的问题,重交大现在既然是市管企业,我们可以跟市里商量嘛,《教师法》既然没禁止兼职,那咱们就做个校企模式的试验性备案,以后如果有专项法规规定不能这么做,咱们再想法给持股教授们补偿!”
“我们明年开始落实大项目,设计方面全部交给合资公司,公司收益不会低。”
毕亚雄说到这里沉吟了一下,没有做出具体的承诺。
唐伯明和梁乃兴眼神交汇了一下。
此时,陈学兵淡淡地道:“设计盈利每年不会低于四千万,公司只为股安建设集团服务,股安占比44%,交大占45%,11位教授每人持股1%,实验室投资单挂,由股安来出,每年不低于一千万。”
俩人表情都顿了一下。
那这个公司,每年就算拿一千万来开工资,实盈3000万,交大也能拿1350万的盈利!
还有一千万的灵活项目经费!
按照股权架构,那么以后双方有什么决策纠纷,交大和股安各占不到一半,实际是由11位专业的教授来投票,只要学校的决策没什么大问题,教授们不可能大部分反水的,相反如果大部分教授都觉得有问题,学校也不能蛮干。
决策尊重算是给到了每一方。
梁乃兴不禁赞叹地看着陈学兵。
这个学生,金鳞岂是池中物,光这份设计,就让人称绝。
“好!”陈学兵忽然喊了一声,鼓起掌来。
众人都是一愣。
顺着陈学兵的目光看去,不远处巨大的异形构件在精密指挥下克服了晃动,最终严丝合缝地嵌入预定位置,地面工人正迅速上前固定,随后,教授、学生、管理、工人,一齐发出胜利的欢呼。
唐伯明看得眉头舒展开来,也跟着鼓起掌。
众人纷纷鼓掌。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