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物流产业基地 (第2/3页)
,重庆这地方搞个保税区物流,就是要出国嘛!除了中亚,就是西欧东欧,中亚又没有成熟铁路路线接驳,没有经济价值,还能去哪?”
研究地缘一直是他的爱好,前世和朋友聊天喝酒,能把一个地球仪说得头头是道,这会忽悠起黄领导,自是不会露怯。
黄领导审视着他年轻的脸庞,半晌,缓缓点头。
“看来你的眼光,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打底。”
而后缓缓说道:
“这个物流区成立呢,确实是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也不止是出国,规划是要依托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兴隆场铁路编组站,定位为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物流枢纽,规划面积是33平方公里。
“80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长江产业密集带」的概念,核心就是运输,我们一代人接一代人,从省级、市级高速路开始建造,逐步通到县,现在一步步实现了通路,我们接下来还要推动商贸流通和产业聚集,为重庆制造业提供高效供应链支持,有空路、有水路、也有铁路,这个铁路核心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呢,这么大的综合项目,几十亿的物流园区只是冰山一角,要落地,资金,才是最大的拦路虎。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也包括.借助民间资本的力量。”
说罢,他叹了口气:“我不得不承认,你的战略眼光是非常独到的,这几个月我考察了各种民间融资渠道,除了银行,你这个信托牌照,就是一个极其重要、合法合规的,能够撬动巨量民间资本投向政府的通道。”
陈学兵听到这里霎时明白了,轻笑着摇了摇头。
“黄领导,你这话怕是没说全吧?信托,还是个隔离政府政治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通道。”
通过民间平台定向投资战略项目,可以避免行政指令遭到质疑,而且还能把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转化为当前资本。
说白了,就是资产证券化。
前期合伙搞基建,后期收费变理财。
如果政府的这个合伙人从零散的民间理财资金变为了具体的企业,那资产证券化就变成了——PPP项目。
Public(公共)、Private(私营)、Partnership(合作)。
这种项目的想法是很好的,一般经过论证的PPP项目基本都能回本赚钱,但对政府的按时结款能力和企业的垫资能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实际结果一般都不太好。
当然,听黄领导的说法,他没有找企业垫资的意思。
中国也还没到搞PPP的时候,现在民间有实力的建筑企业少,政府和企业资金规模差距巨大,领导们想法都比较单纯,顶多就是让企业垫资干点散活,没想着合伙。
黄领导被陈学兵一语道中那点“防风险意识”,多少有点尴尬。
“我们可没想着不负责任!只是利用一下资金通道!而且你的信托牌照现在还有很多麻烦,只要搭上这个项目,那就不是我帮你的忙,而是市政府帮你的忙!所有的麻烦,重庆一次性给你扫清!”
陈学兵笑了起来:“黄领导,你这话又说错了,仅仅是资金通道吗?换句话说——如果是其他机构持牌,能给你们募到几十个亿?如果这么简单,重庆不会找不到一家持牌机构吧?要让我募资做项目,利用的是我们的高回报率作为市场信任的基础,反之说来,你们投资如果失败,无法按期兑付,代表的是我的信誉破产。”
这样的决策找到他,绝不是白来的,黄领导不可能自己做主跟他说这些,原因只能往上想。
想法的来源,可能是之前他的基金被重庆民间抢购,200名投资人满员,募资20个亿,引起了市里的注意。
那么都被关注到这个层级了,刚才那些所谓“信托牌照难办”,“政府会议有人质疑”的话,就是个铺垫。
明天系找人说话的事大概不是黄领导空口白话,但能不能影响黄领导的决策.谁知道呢。
“你的基金一直做的都是刚兑?”黄领导忽然问道。
所谓刚性兑付,就是保本保收益。
陈学兵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自信:“我是刚兑起家,玩的是公开透明的第三方监管,但现在无论刚兑不刚兑,都会有人投资,不过就算不刚兑,不代表我不需要对我的投资人负责。”
“不是,我是问,你的信托产品准备做多少年化收益?提成还是固定年化?”
“看包装的是什么产品,房地产产品的话,固定年化12%-15%,如果是证券,采用浮动收益,8个点起步,上至40个点。”
“包装物流园呢?做几个点,有人会投?”黄领导关切地问出核心问题。
陈学兵反笑:“我可没说我要做。”
黄领导急了。
“.我是做个评估!看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出面承诺兑付!你不是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