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章 物流产业基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二十章 物流产业基地 (第1/3页)

    “你在说什么?我可没说让你走!”黄领导瞪着陈学兵。

    看到陈学兵认真的表情,他思绪电转,很快有些反应过来了。

    陈学兵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一两句话就做这么大的决定?

    连刚才说到那块对他利益攸关的牌照,他都没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应,要真这么容易冲动,早就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你说.你想找我要工程?你手里那两个水利项目做完了?”

    黄领导十分顺溜地转移了话题,搞得陈学兵刚调动起来的澎湃都为之一顿。

    “.那两个项目太小,不值一提。我们打算大规模扩张业务版图。”陈学兵调整了下姿态。

    “那是好事啊。”黄领导忽地展现出一抹笑意,而后意有所指:“本地企业,尤其是你们这样资金雄厚的本地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对就业是件大好事,只要能把工资按时发放,我们理应支持。”

    陈学兵心里一沉。

    看来不好忽悠了。

    他沉吟片刻,换上一副诚恳地语气:“黄领导,我觉得股安集团还是得离开重庆,对大家办事都有好处。”

    “哦?”黄领导背着手走到旁边沙发坐下,翘起腿,问道:“你想去哪?BJ,天津,上海,还是深圳?”

    陈学兵顿了顿,试图讲道理:“您看,长征资本对重庆GDP贡献有限,股安建设也没承接什么大项目,再说,重庆本身就是劳工输出地,基建队伍也不缺我们一家.”

    “难道是合肥?说吧,哪个地方在拉你?”黄领导完全不接茬,自顾自地猜测。

    “.我是觉得,作为本地企业,深度介入政府事务,难免惹人闲话,说我们关系太近。”

    “他们到底给你开了什么条件?”黄领导单刀直入。

    “换个角度看,如果是外来专业机构参与,反而更能体现客观性和专业性。”

    “你想要什么条件?尽管提!”黄领导步步紧逼。

    “如果我们迁往外地,会保留重庆的分公司,之前的合作一切不变。”陈学兵抛出方案。

    “政策方面可以谈!包括你想要的项目,都可以安排!”黄领导给出承诺。

    俩人自说自话,且语速越来越快。

    “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还想让我再处理一个债务包?行!等我债务压力缓过来,我帮你解决!”

    “你怕被人说成白手套?那简单!去武隆山区盖二十所希望小学!我安排央视来报道!”

    陈学兵皱了皱眉,声音大了:“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

    “想干什么?我早就告诉你了!让你做我们的民间资管平台!”

    黄领导也忽地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个文件袋,“嘭”地猛拍在他面前的茶几上!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保税区物流园!70亿基建标段!你想做多大?!”

    陈学兵愣住了。

    不是70亿这个数字给他吓住了,而是那个文件袋的位置,它原本就放在桌面上显眼的地方。

    以黄领导的身份地位,绝不可能将如此高级别的项目资料如此随意地摆放——放在那里,就意味着本就是为他准备的。

    更关键的是项目内容本身,让他无法忽视。

    保税区物流园!

    这个物流园后世的名字叫:渝新欧铁路的保税物流园!

    “欧洲铁路项目.开建了?”陈学兵试探着发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震动。

    渝新欧铁路首开于2011年,第一批班列从重庆团结村站发往德国,搞了个“五国六方联席会议”,促成中、俄、德、哈四国成立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

    这项合作早于“一带一路”倡议,其跨六国协同运营模式可以说为后续倡议提供了可复制的跨国协作样板。

    而且是开路先锋。

    要知道俄罗斯是欧洲入口,不从俄罗斯经过,就得增加两三千公里的里程。

    而老毛子可不是一开始就和中国好的,而且直至目前还没放弃加入北约的想法。

    欧盟各个国家的海关机制又是各玩各的。

    中国好不容易从哈萨克斯坦入境,途径俄罗斯、白俄、波兰,从而驶入欧洲中部,搞成这一条中欧铁路,可谓相当不容易,前期几乎是中欧独苗。

    而且到了后来,渝新欧铁路网越建越发达,仍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中欧班列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国家级战略项目突然摆在眼前,他不得不沉着下来。

    黄领导闻言,眉头瞬间拧紧:“欧洲铁路?你从哪里听说的?!”

    陈学兵面不改色:“西部陆海通道,早就听说了,只是以为是个乌托邦,没想到真能实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