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四十五章 小盘逼大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四十五章 小盘逼大盘 (第1/3页)

    “天府华庭?”

    金书记看到了外立面图上方的名称。

    “对。”陈学兵点点头。

    他对成都是比较熟的,原本取的名字有一个“锦城壹号”,是对应锦江这个区名,规划里就是要在锦江的成都内环区域拿一块地,在陈学兵的想法里,最好是大慈寺片区,也就是后世太古里那一片。

    成都太古里是整个西南的神级项目,如果能把股安的名号打在太古里旁边,肯定是一种名声加持。

    但大慈寺片区的老楼楼层都不矮,不能拆的老建筑还比较多,如果要谈拆迁,可能是个大活儿。

    陈学兵是不太想碰拆迁的,前世搞土建,和农民突击队斗智斗勇的生活已经过够了,不想再跟钉子户和文物局纠缠,反正政府总会想办法拆出来卖,他便找到区政府表达了一个意向,打算有机会再上。

    “天府”则是对应天府广场,成都的绝对地理中心。

    这两个名字取得很有野心,来的时候就是奔着中心区去的。

    但现实很残酷,一环,二环,都没有合适的地块,挤得不行了,别说修小区,修栋楼都够呛,只能先找三环内最好的位置。

    天府这名字也可对应整个四川,在哪都能用。

    两个领导看了看外立面的效果图,讲道理,这样的建筑在成都还是很新的。

    待俩人看过以后,任颖又把立面和剖面的组合图拿了出来。

    “罗厅,你看看我们的楼层结构。”陈学兵扬起笑容道。

    这张图就没这么简单了,剖面图与立面图是基于平面图绘制,能清晰展示垂直结构的细节,如楼层高度、梁柱位置等。

    大家沉默了十来秒。

    陈学兵抛出这张图的时候,是有些自信的,罗厅只要看了这张图,便知他们用料的优越性。

    但他此时忽然发现

    两位领导的眼里,好像都有点不对。

    金书记应该是看不懂,看了罗厅一眼,罗厅倒是紧紧盯着图纸,似乎陷入了沉吟。

    陈学兵愣了一下,忽然想起

    建设厅的领导,就一定能看懂结构图吗?

    好像也不一定啊。

    领导是搞宏观的。

    而且罗厅也是从市政府调过来的。

    陈学兵意识到问题,立马起身给领导挽尊。

    “呵呵!两位领导很少见这样的图纸吧!这是目前商业和安全综合性能最优越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而且,我们用的不是混凝土框架!而是钢框架!是非常新式的设计!”

    “哦。”金书记点点头。

    “嗯”罗厅也摸着下巴,缓缓点头。

    两位领导都开始惜字如金。

    陈学兵只好走到俩人旁边,把对方当成买房的业主介绍起来:

    “框架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主要靠梁和柱子组成骨架撑起整栋楼,墙只用来隔房间、不承重,好处是空间大、灵活,能随意拆墙改布局,适合低层建筑,比如教学楼或商场,但抗震性较差,风大或地震时容易晃。”

    “剪力墙结构呢,完全靠厚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来承重,这些墙像骨架和肌肉,能扛住大风和地震,特别稳当,适合高层住宅,但缺点是墙不能拆,空间死板,装修受限。”

    “框剪结构,是前两者的杂交版,框架负责竖向重量,剪力墙专扛水平力,这样既保有一定空间灵活性,又有较强抗震性,适合中高层建筑,像高层公寓或综合楼。”

    “我们的钢框架剪力墙结构,梁柱用料是钢材,剪力墙加入钢板,而且是自己生产的特种钢,重量轻于普通钢材,更轻于混凝土,韧性更却强,核心承重逻辑与框剪一样,材料和工艺却有所升级。”

    “甚至可以说是顶级。”

    “框架和剪力墙的协同需要精密计算,早期设计软件很难模拟两者相互作用,无法处理框剪结构复杂的力流传递路径,设计风险是比较高的,而且2000年以前混凝土强度普遍低于C30,钢筋锚固技术不成熟,节点区容易成为抗震的薄弱环节,我们国家首部明确框剪结构设计方法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在2001版才增设了框剪专章,所以这套结构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而且是少量使用,大多设计工程师都是优先选择技术成熟的剪力墙或框架结构。”

    “我就说目前的成都,住宅建筑主要继承90年代的技术,以预制板砖混结构为主。”

    “比如03年建成的锦电院,还是预制板砖混,虽然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