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零五章 陈总到处都是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零五章 陈总到处都是钱 (第1/3页)

    白天是车水马龙的科技之路,夜晚是坐地分钱的地产之旅。

    晚上七点半,外滩的华灯初上,照进罗斯福公馆。

    除了上次的复星、证大、大华、上实、中华、绿地,又多了世茂和九龙仓。

    九位地产大佬饭前讨论开发方案,饭后赏味雪茄。

    “陈总,我想问问施工细节。你说的这个装配式盾构掘进,把石库门地下挖出四层,可行吗?石库门的巷道狭窄,大型机械可进不去啊,如果这个方案做不到,那么这个开发项目就无从谈起了。”

    上海首富世茂许总眼神打量着陈学兵,悠悠说道。

    他和陈学兵半年未见,对陈学兵的变化感受最为明显,从那时的暗含锋芒和敏感,变成了如今的谈笑风生。

    这半年,这个年轻人不仅杀进了地产界,还到了他的地盘,要做上海最大的豪宅群。

    不向上开发,反而向下,这在国内建筑史上也不多,用于民宅,更是头一回见。

    陈学兵吐出一口浮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

    “其实各位公司都有结构专家,这套方案的技术部分大家都可以拿回去验证,日本的鹿岛建设2005年完成了东京丸之内大厦地下四层工程,巷道宽度仅四米,他们还参与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桩基工程,熟悉上海的软土层特性,这家公司使用的其实就是地铁技术分段式掘进法,我们先和鹿岛建设联系,而后到相关技术比较成熟的日本进行比价,引进性价比最好的团队,不仅能完成,而且施工速度会很快。”

    他说着站了起来,走到包房的窗前。

    “上海要建豪宅,拉房价,重塑中国一线城市的土地价值,我知道大家都在暗中感谢汤臣一品,他们虽然卖不出去,也从侧面印证了上海土地的价值,帮大家抬高房价提供了一个理由。”

    “但是拿着陆家嘴的金融区域优势硬炒,大家是不会买账的,一块十几年前全是农田的浦东土地,建个这么高的楼,无非大平层的空间大一点罢了,又不是独一无二,还搞公摊,得房率还不到85%,凭什么卖这么贵?”

    “上海,有文化,有内涵的土地还在浦西,把石库门里弄从历史标本升级为可居住的艺术品,对标伦敦梅菲尔、纽约上东区,并且通过地下空间开发与定制化产权,实现单位土地价值倍增,规避容积率限制,上有石库门门头、老虎窗、上海老牌庭院的历史文化,下有水景庭院,恒温酒窖,私人影院,智能车库。”

    “我们是要做突破十万一平的豪宅,但更要做有人愿意购买的豪宅,400平的产权,600平的实得私人空间,占据上海绝佳的中心地段,却有大城市难得的安静,并且具备不可替代的文化属性,未来升值空间明显,这才是中国顶豪的新标准。”

    “大家参与联手打造出第一个真正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十万元每平方的豪宅项目,就是给自己的企业赋予新豪宅文化的底蕴,对日后的发展是一定有帮助的。”

    论概念输出,在座的无人能出他之右。

    大家顶多是听过,或者说少有一些人接触过一些新豪宅理念,但他是从那个时代直接过来的。

    科技住宅,空中院墅,圈层定制,文化符号,地下空间革命,这些东西他现在就是讲给众人听,大家都理解不透彻,或者说做不透彻。

    不过从资产避险的角度来讲,大家都是明白的。

    文化老庭院改别墅,打通通光井,把地下空间的价值发掘出来,最起码是独门独栋,听着怎么也比汤臣一品要值钱得多。

    把地铁技术融入房地产改造,以前大家即使有过一闪而过的念头,也不敢真的付诸实际。

    光引进一个地铁团队多贵?那是市一级政府才敢做的事。

    可看这份方案,也不贵啊,什么小型盾构机,分段式掘进注浆,有的人都没听说过。

    大家对科技发展的了解亦不如这个年轻人。

    如果上海大量的石库门建筑群都能这么改造,那确实是有庞大的经济价值了。

    “世界终归是年轻人的天下啊。”许荣茂感叹,有些心动,“不过陈总,我来之前打听过,这个项目在市里还没有讨论上会吧?上海现在来了新领导,很多事情比以前更正规化,你现在把我们叫来,是准备先融资,再申请?”

    “许总说得没错,是没有上会,不过市里也不是不知道,这个项目毕竟是涉及石库门保护区的,我们股安又是第一次在上海开发,领导们肯定是会不放心的,我得先把方案,团队组织起来再去谈,不打无准备的仗嘛,宁愿准备万全之后踩空,也不能在项目会上被质疑,这是我们股安和多地政府成功合作的原因。”

    陈学兵话里的稳重,再次赢得大家认可。

    人家确实也有资格说这句话,多的不讲,京东方的案例现在已经全国出名了。

    政府和民间金融企业合作,做超大项目的股权投资,这年头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第二次融资,全国第一条自主大屏幕生产线,深圳没办成的事,让合肥办成了,听说全程没花多少钱,而且已经回本。

    这件事情可是个超级政绩,民间风声虽然不大,可在政府层面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