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虎威 (第1/3页)
李显穆虽然不同意征讨麓川,但面对宫中下发的旨意,他还是坚决的贯彻。
内阁首辅一声令下,兵部、理藩院、大明中央钱庄、大明税务总司这四个部门,顿时如同精细的机器般运转起来。
“元辅,这是中央钱庄递上来的奏章,为此次征讨麓川之事,申请五百万两白银的支出额度。”
“做他的春秋大梦。”
李显穆毫不客气,“打回去,让他们重新做计划,敢超过两百万两,他可以直接乞骸骨滚蛋了。”
李显穆简直要骂娘了,五百万两?
三百万两他都要派反贪总司的人去跟着了,五百万两还真敢开口,这是生怕他不知道,有人要对军费上下其手吗?
“元辅,此次五军都督府那边,按照陛下指示做出来的计划之中,进军麓川的人数高达十五万,两百万两,怕是不够。”
李显穆一愣,皱眉道:“我怎么不……”
话说到半截,沉默住了没再说,又望向中央钱庄呈递上来的奏章,上面那个刺眼的五百万两白银的数字。
又回头望向了宫中。
真是一笔高昂的学费啊,希望经过这次挫折,能够让皇帝清醒过来,成熟起来吧。
最终李显穆没再说什么,直接在奏章上画了个圈,又按上了有自己名字的印,通红端正,“李显穆印”四字,在这个时代,代表着一种权力。
见杨士奇劝住了李显穆,内阁中的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其实很担心李显穆又和皇帝闹起来,那他们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谁也惹不起。
如今能安安稳稳的致仕,都已经是一种幸福和奢望。
“理藩院这里……”
“元辅,税务总司打算派四支人员外派,随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人,到贵州、云南、广西、交趾四省,如果朝廷国库中的饷银不够,那就要在这四个省摊派征讨麓川的军饷、粮草、后勤。”
此次开战是在南方,自然要从南方征调兵员、粮草,其中江南是重中之重,但因为北方要应对蒙古,本就要从江南身上摊派,承担最大,已然不能再加。
而且朝廷在江西、江苏、浙江、应天府这一京三省之中,设置有税务总司南京分司,在这个分司任职的,都是甘肃、陕西、辽宁、直隶、山东、河南这些正经的北方人,就专门盯着一京三省收税。
李显穆看了一眼,沉吟一下,而后将四川、广东、湖南、湖北添加了上去,“如果仅仅从这四省收税,可能会因为摊派过重而有百姓揭竿而起,多加几个,平摊一下吧。
唉。
真是无妄之灾啊。”
内阁中没人敢说话,杨士奇和杨溥自然是赞同李显穆的,但有他们这样的鸽派,自然就有鹰派。
朝野之中对李显穆不派遣大军征讨麓川,早就不满,认为内阁过于软弱,丢了朝廷的脸面。
“元辅认为朝廷赢不了吗?”
“大明和麓川不是第一次交手了,我们自然能赢,拖也能拖死,但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战胜,那就不如速败。
你们要记住,我们的敌人始终是北边苍茫草原上的蒙古黄金家族和辽东冰天雪地、深山老林里面的女真。
麓川再发展千年也只能窝在深山老林里面被动挨打,可蒙古草原上以及辽东雪地里面,只要十几年没看好,就会出现横扫一切、能和我们大明的对抗的政权。
当初的金国、蒙古,哪一个不是突然崛起,能人层出不穷,突然就君临天下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殷鉴不远,居安思危,勿忘宋末之难啊。”
李显穆负手向窗外望去,但见青天白日,云雾悠悠,微风徐来,波澜不惊。
……
正统七年末。
朝廷大军自南方诸省征调出发,三大营也有一小部分自京城顺京杭大运河而下,通过密集的水网建设,聚集麓川之外,整装待发。
大明和麓川并不是第一次交手,早在正统五年时,麓川之乱就已经开始,大明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