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虎威 (第3/3页)
仗都打不赢,那他就该再次整顿京营,就该怀疑大明军队是不是出问题了。
麓川之难,从来不在于两军的战斗力。
京城中安静了不及一个月,从麓川前线传回来的消息便有些不对劲了。
战报中依旧在汇报各种胜利,但李显穆一眼就看到了最大的问题,“既然一直在胜利,那战线怎么一直没有推动,甚至还有所后退?”
战报会说谎、战线可不会!
他立刻派人前往查验,当地的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麓川。
每个人都知道情况有些不妙,经过前期势如破竹的胜利后,朝廷大军再次陷入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粮草难以为继。
在几次缺少粮草被反攻损失颇为惨重后,大部分人都知道,不能这样直接进攻了。
否则必然会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结果。
抬眼望向那苍茫的群山,以及群山之中朦胧的雾霭,如同沉沉黑影抓在人心之中,让人喘不过气来,经过连续的受挫,前期士气高昂的明军也开始低落起来。
明军的损失在增加,但效果却并不好,甚至损失渐渐增大,黔国公等人聚首之后,毫无办法,因为根本原因就只有一个,投入的力量不够!
这场战争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
而想要做到这些,那就不简单了,往小了说,直接在周围诸省开始征发即可,但这些就需要兵部、税务总司、中央钱庄、五军都督府的配合,五军都督府是必然配合的。
另外三个部门,就绕不过内阁了,这三部的尚书,根本就不敢不上报内阁,而轻易的给南征麓川的大军开更高的权限。
尤其是税务总司,征半成的麓川饷银和征三层,那能一样吗?
中央钱庄压力也非常大,五百万两白银的拨款,已经是从各种地方挤出来的,元辅已经颇有些不满,如果再大量拨款,那势必要影响大明今年其他事项。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清楚,如今需要更多的精锐士卒,如今攻坚克难的士卒太少了,需要三大营或者北方精锐边军那样的精锐,卫所兵以及临时征召的那些士卒,太弱!
根本就打不了任何的硬仗。
情况就摆在这里,可领头的几人都清楚,这件事最难的就是一头站着皇帝、一头站着首辅,这两个人想法不同,可就苦了他们。
最终这群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黔国公,期望道:“国公爷,现在只有您的身份地位足够,能上书了,我们人微言轻,朝廷怕是不会重视啊。”
代黔国公沐昂立刻摆摆手道:“我哪里是什么国公,这件事……”
“难道就拖在这里吗?您执掌世袭罔替的国公府,如今大明几个公爵之一,如果您不说,我们就动弹不得,国公爷,我等一同请您发声啊。”
望着帐中所有人期望的眼神,沐昂只觉头皮发麻,魂都要飞了,在历代黔国公府的话事人里面,他属于战斗水准比较差的,但他的政治素养非常高。
如今朝廷里面的水深火热,他自然知道,他的策略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不参与。
只听命于中枢决议,不管是皇帝下发的、还是内阁下发的,只要是朝廷中枢决议,他就听命,作为镇守云南的公爵,这是历代黔国公府所奉行的准则。
现在让他上书,那不是得罪了元辅李显穆?
纵然他出身黔国公府,那也惹不起这位啊。
别说他了,整个沐氏,怕是只有初代西平侯、太祖皇帝的养子、追封黔宁王的他爹沐英来了,才能凭借辈分压李显穆一头,毕竟李显穆还得叫一声舅舅。
至于他这个没血缘关系的表兄弟,怕是收拾起来他,也就顺手的事,更何况,他还不是真正的黔国公呢,只不过是执掌黔国公府而已。
“不可不可。”
沐昂依旧推拒,“诸位还是另想它法吧,此议绝不可行。”
眼见李显穆淫威至此,连执掌黔国公府的沐昂,甚至都不敢上书,众人又是叹气,又是更加畏惧。
一时竟然凝在这里,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