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5章 暴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75章 暴雨 (第1/3页)

    万安镇罐头厂的院墙根儿还沾着前些天刷漆的印子,新刷的天蓝窗框衬得旧厂房亮堂不少。

    仓库里早摞起了半人高的纸箱,印着“好滋味酸黄瓜罐头”的字样,旁边敞着的竹筐里装着新鲜酸黄瓜,绿莹莹的还带着水汽,空罐头瓶则码得整整齐齐。

    风一刮,厂里满是酸溜溜的味儿,混着机器的油味,倒成了复工后的新气息。

    西厂房里的机器正轰隆响,铁皮屋顶都跟着微微震。工人们围着生产线转,短袖挽到胳膊窝,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人停下手里的活。

    院门口突然传来刹车声,一辆军绿色卡车停在树荫下。

    李哲先从副驾下来,他穿了一件网格短衫,抬起左胳膊看看手表。

    金百万紧跟着跳下来,跟李哲低声说了一句后,几步走到厂房门口,粗着嗓子喊:“来几个兄弟卸车喽!”

    谢厂长正盯着生产线,听见动静立马回头,挥着手叫了几个年轻工人:“小张、小王……去搭把手!”

    几个工人搓着手跑到后车厢,原以为又是拉酸黄瓜的,掀开帆布一看都愣了——一袋袋大米码得方正,桶装豆油亮得晃眼,最上面还堆着圆滚滚的西瓜。

    “都卸到仓库去!”金百万拍了拍大米袋,声音里带着得意,“这是咱好滋味公司给大伙儿发的福利,人人有份!”

    这话一落,周围立马炸开了锅。“真发福利啊?”

    “这西瓜看着就甜!”

    议论声飘进西厂房,工人们都停下手里的活,探着脑袋往外看,眼里满是惊喜。

    李哲走进厂房,冲谢厂长递了个眼神,两人走到角落低声说了几句。

    很快,谢厂长清了清嗓子,拍了拍手,车间里的动静渐渐小了:“大伙都停一下!刚卸的大米、豆油、西瓜,都是李老板给咱们发的福利,每个人都有份!现在请李老板说两句!”

    李哲往前站了站,目光扫过车间里的工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这段时间辛苦大伙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能清楚传到每个角落,“我来得少,但谢厂长天天跟我念叨,说大伙干活踏实,酸黄瓜罐头的质量没出过错。

    所以公司合计着,给大伙发点东西当奖励,走的时候记得去仓库领,每个员工都有份。”

    他顿了顿,看着工人们亮起来的眼睛,又补了一句:“对了,今儿不光发福利,还发工资。等会儿休息,大伙儿排着队去财务室领就行。”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水里,车间里瞬间炸开了锅:“七月二号就发工资?以前罐头厂月底能发就不错了!”

    “不光发钱还发东西,这活儿干得值!”

    “我没听错吧?这西瓜真能带回家?”

    “谁说私人老板抠门?这李老板比以前的厂领导强多了!”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脸上的疲惫都被兴奋取代,连钟玲玲都停下手里贴标签的活,眼里闪着光——她想起母亲总念叨家里的油快没了,这下正好能补上。

    李哲听到了员工们的议论,跟金百万对视一眼,笑笑没说话。

    前段时间,好滋味公司出口到苏联的酸黄瓜罐头就是厂里生产的,事后,李哲他们算了一笔账,自己生产的罐头利润比收购罐头厂的货利润要高得多,甚至比第一次交付罐头的盈利还高,证明他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而这段时间,罐头厂工人的努力和辛苦金百万和李哲也都看在眼里。

    其实,罐头厂工人的工资不高,在李哲所有公司的员工中,是工资最低的,普通工人一个月也就四十块钱。还不到大棚员工的三分之一,这还是没算大棚工人的奖金。

    但因为种种原因,李哲不方便给他们加工资,所以只能在福利方面有所补贴。

    在工人兴奋和感激的目光中,李哲、金百万、谢厂长、李振国四人出了西厂房。

    谢厂长指了指不远处的办公楼:“李老板,去办公室歇会儿吧。”

    办公楼是老式的红砖楼,楼道里铺着水泥地,墙面上贴着“安全生产”的红色标语。

    办公室在一楼,推门进去,靠窗摆着一张深色木桌,桌上放着搪瓷杯和厚厚的生产报表,墙角的文件柜里码着账本,最上面一层还放着几罐“好滋味”酸黄瓜罐头。

    谢厂长提着暖壶,泡了壶绿茶。

    李哲坐在沙发上,看向谢厂长和李振国:“谢厂长,二叔,今儿个来除了发工资,还有件事。

    地里的青刀豆摘完了,酸黄瓜也是最后一批了,接下来咱们要制作其他品种的罐头了。”

    腌渍小黄瓜怕热,得过段时间才能种植。

    谢厂长和李振国对视一眼,李振国先开口:“没问题,想做啥品种的罐头?”

    李哲答道,“我跟股东们商量过,夏天番茄收购价低,出口到苏联的价格也不错,所以,就以制作番茄罐头为主。”

    谢厂长立马点头:“这没问题!咱们厂以前就做过番茄罐头,工人都熟,不用重新培训,设备也能直接用,就是得提前调下参数。”

    李振国也点点头,他对于制作番茄罐头也是熟门熟路,又琢磨了会儿,又说:“老二,咱要不要顺带做些国内卖的罐头?总靠出口苏联,日子长了也不是事儿,打开国内销路,公司才能稳。”

    李哲心里清楚,二叔说得在理——现在全靠出口渠道,要是渠道有变动,这生意也就没法做了。他往前凑了凑:“二叔,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