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三章 新政惠民安两郡,青璇采药济三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十三章 新政惠民安两郡,青璇采药济三军 (第1/3页)

    硝烟尚未散尽的鹰愁峡口,已成昭明军挺进定南腹地的桥头堡。大队人马、辎重车马,正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道曾经的天堑。而在昭明军后方,被迅速光复的临海、资溪两郡,则呈现出一派迥异于战火纷飞前线的景象。

    临海郡衙前,人声鼎沸。巨大的告示墙前,挤满了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李参军一身半旧的青色文士袍,立于临时搭建的木台上,声音洪亮,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

    “父老乡亲们!看清楚了!此乃我昭明军蒋少帅亲颁之《安民告示》!”他指着墙上墨迹淋漓的大字,“其一:均田!凡无主之地、萧贼党羽所霸占之田产,尽数收回!按丁口、劳力,公平分予尔等耕种!官府立契为凭,永为尔业!”

    人群瞬间爆发出巨大的骚动!无数双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那“均田”二字,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土地!是这些世代为佃农、饱受盘剥的百姓心中最深的渴望!

    “其二:免赋!”李参军的声音更加高昂,“自即日起,临海、资溪两郡,免除本年度一切田赋、丁税、杂捐!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昭明军与民更始,绝不行那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之事!”

    “免赋?”“开仓放粮?”巨大的惊喜冲击着人群,许多人激动得浑身颤抖,泪流满面,喃喃自语:“老天开眼了……昭明军……是咱们的救星啊!”

    “其三!”李参军环视众人,声音陡然转厉,带着肃杀之气,“严惩豪强!凡有趁乱聚众、袭扰乡里、抗拒新政、煽动作乱者——无论何人,无论其昔日何等煊赫!昭明军法令如山,定斩不饶!其田产家资,尽数充公,分予贫苦!”

    告示末尾,一个鲜红刺目的“斩”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印在那些混在人群中、心怀鬼胎的豪强爪牙眼中,让他们不寒而栗。

    “蒋少帅万岁!”“昭明军万岁!”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句,瞬间,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淹没了整个衙前广场!饱受战乱与苛政摧残的百姓,第一次看到了活下去、甚至活得有尊严的希望!民心,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土地,迅速向着昭明军汇聚。

    然而,新政的推行,绝非一片坦途。暗流,在欢呼的浪潮下涌动。

    资溪郡,王家集。

    一座颇为气派的坞堡大门紧闭,墙头人影绰绰。堡内,气氛凝重。几位身着绫罗、却面带忧色的本地豪绅正围坐一堂,为首的是此地最大的地主,王老太爷。

    “均田?免赋?哼!说得好听!”王老太爷须发皆白,拄着拐杖,声音带着刻骨的怨毒,“蒋家小儿,这是要掘我等的根!分我们的田,断我们的财路!还要用我们的粮去收买那些贱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太爷说得对!”一个獐头鼠目的中年乡绅接口,“李岩那厮,带着昭明军一个百人队,四处丈量土地,逼着我们交出田契账册!听说临海郡的刘员外,只是言语上顶撞了几句,就被那帮丘八以‘抗拒新政、心怀萧逆’的罪名当场拿下!家产全抄了!人……听说押送前就‘病故’了!”

    众人脸色发白,倒吸一口凉气。

    “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王老太爷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蒋朔风的主力都在定南州府鏖战,后方空虚!他李岩手下不过几百兵丁,要管两郡之地,能有多少人?我已联络了附近几个寨子的好汉,还有被昭明军打散的一些‘忠义之士’!只要我等振臂一呼……”

    他猛地用拐杖顿地:“烧了那该死的分田册!抢了官仓!裹挟那些不知好歹的泥腿子,就说昭明军要强征他们去前线当炮灰!把水搅浑!让蒋朔风首尾不能相顾!只要乱起来,萧丞相的大军一到……”

    “老太爷!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家丁连滚带爬冲进厅堂,面无人色,“昭明军!大队昭明军!把……把咱们坞堡围了!领头的……是李岩!还有……还有好多百姓!拿着锄头扁担!”

    “什么?!”王老太爷猛地站起,脸色煞白!他冲到箭窗前向外望去,顿时如坠冰窟!

    坞堡之外,黑压压一片!数百名昭明军甲士列成森严战阵,强弓劲弩对准堡墙!更令人心惊的是,甲士阵后,是成百上千的百姓!他们拿着简陋的农具,眼中不再是麻木和畏惧,而是燃烧着对新政的渴望和对豪强积压已久的怒火!李岩一身文士袍,骑在马上,正对着坞堡喊话,声音清晰地传入:

    “王守仁!尔等抗拒新政,私藏甲兵,勾结萧逆残部,图谋不轨!证据确凿!本官奉少帅令,特来擒拿!念尔等乡梓,若即刻开堡投降,交出首恶,胁从不问!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坞堡攻破之日,便是尔等枭首示众之时!堡内佃户杂役,速速离堡,免受池鱼之殃!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