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心所向 (第2/3页)
持。
而郭坤那边也没闲着,回国后的他所率领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除了继续推动各项日常科考工作外,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南极考察展览”。
展览的规格很高,剪彩的是国务院姚副总理,展区总共分为五个部分:南极自然地理、南极考察历史、南极科学考察、南极资源以及中国的南极考察。
如此盛会,自然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而赵阳和老沈作为南极领域的“金笔杆”也在被邀请之列。
“老友”重聚,肯定有讲不完的话。
但郭坤作为展览的主要负责人实在太忙了,光是接待各部门的领导和其他国家的驻华使节就已经把日程排满,整整37天的展出,愣是没抽出一点空来陪赵阳他们逛逛。
不过这样反倒给了更直接观察群众反馈的机会,两人拿着相机一路拍摄一路采访,发现绝大多数老百姓其实是特别赞成大力发展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
尤其是在南极考察展览大厅,正中央放着一个南极沙盘模型,四十多个常年考察站和一百多个夏季考察站分别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小灯标志着,这些考察站分属于十几个《南极条约》的协商国。
当发现没有属于中国的小灯后,参观的群众纷纷在留言簿上写道:“我国什么时候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我国应该尽快在南极建立自己的考察站!”“希望五星红旗能够在我们自己的南极考察站升起!”
民众的声音如此响亮,民众的期盼多么迫切。
期间赵阳还有幸对日本极地研究振兴会常务理事、事务局局长鸟居铁也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
教授1979年率领的代表团是第一个访问我国的南极团体,他不但亲自介绍了南极自然地理、日本南极考察历史等经验,还赠送了珍贵的资料和图件,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的初期发展提供了相当及时的帮助。
专访中鸟居教授真诚希望中国尽早在南极建立考察站,并且表示愿意推动两国政府开展南极考察合作。
他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理应在南极国际事务上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同时建立考察站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是众望所归之举。
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最后都化作了赵阳笔下的文字和老沈相机里的照片,带着无数极地工作者征服南极大陆的决心飞进了更多老百姓的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内的科学界为此同样不遗余力。
“首届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获奖的32位科学家以“向南极进军”为题,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中国到南极洲建立考察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