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心所向 (第3/3页)
信中说道:“我们大多经入了中年和老年,但只要祖国需要,愿意做进军南极洲的马前卒,为祖国、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再做一次拼搏!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民心所向,众志成城。
但在世界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建立一座具备开展科学工作的考察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在高层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意见”。
有一些同志认为,印度在南极搞了独立站,中国作为大国理应也有自己的,这样可以在将来南极事务的“斗争”中取得一个立足之地。
还有一些同志则有顾虑,认为科考站的各项经费每年需要花掉一千余万元,十年就要过亿,这不是一个小数字。
更有一些同志则担心,觉得放着国内许多地方不开发,跑到南极去花钱,这样做到底对四化建设有没有实际作用?人民会不会有不同的看法?
为了统一思想和消除争论,应中央领导同志批示,郭坤领导的南极考察委员会和国家海洋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南极考察、南极建站的总体方案和各分支的衣、食、住、行、船舶、发电、通讯、测绘、气象、施工的机械设备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说起来寥寥数语,但其实工作量极为恐怖。
赵阳和老沈受新华社指派,陪同见证了郭坤等人向国务院总理汇报的全过程,会议足足进行了五个多小时,很多科学家连厕所都没去上过,大家都紧绷着神经,竭尽全力想要汇报得更准确更详细一些。
当从中南海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华灯初上,北京的夜空难得万里无云,星星挂在月亮旁不断闪烁,让赵阳感到一丝神清气爽。
“小赵,你老婆预产期啥时候?要当爸爸了感觉如何?”
郭坤和老沈握了握手,随后轻拍赵阳的肩膀问道。
从之前到澳大利亚参会也就才过去了七八个月的时间,他原本乌黑的两鬓竟然冒出了几根白发。
“快了,就在月底了,我老婆已经说了,按照她们南方的习俗,到时候我得给郭老师送喜蛋。”
聊起马上就要降生的孩子,赵阳就掩不住眼中的欢喜,初为人父,既是责任,也是自己真正长大的里程碑。
“那你可得尽快,如果今天的回报得到领导的认可,我估计南极科学考察队会很快进入筹建阶段,毕竟想要在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夏季,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到时候你要想送这喜蛋可得跑到南极来咯。”
郭坤随口一说惹得在场的几人哄堂大笑,谁都不会想到这玩笑话竟然会在三个月后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