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求索之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章 求索之心 (第2/3页)

21打捞救生船,同样是万吨级。”

    郭坤本来就是海洋局的编制,对于向阳红10号船那是再熟悉不过,但J121船几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真家伙,为了一次科学考察而派出海军现役军舰,这不但超出了赵阳的认知,就算放在整个中国科考史上也是头一遭。

    “这两艘经过改造的主舰会带着考你们越过大洋抵达南极区域,但由于万吨级的船舶很难直接靠岸,为了将各类物资、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转运到地面上,我们造船厂特地抽调了技术尖兵,设计和建造了两艘八吨级的小艇,同样会在月底前完工,再配合舰载直升机,相信就能满足考察队的需要。”

    女技术员适时的补充,脸上的表情里是满满的自豪。

    可想而知在没有破冰船和抗冰船的情况下,一定有很多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才形成了如今的方案。

    虽然还不完美,但以国内如今的技术水平和物质条件,无疑已经做到了极致。

    站在高耸的船沿之下,赵阳心里某种别样的情绪骤然爆发。

    他的学生时代并不太平,整个社会都在经历一段复杂而动荡的阵痛期,想要读书,想要读好书是需要付出极大的毅力和承担一定风险的。

    所幸赵阳遇到了几位特别好的老师,这才帮助他熬到了高考恢复并进入了人大继续求学。

    一个普通学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像郭坤他们这样一心搞研究的科学家了,这一路的颠沛流离常人难以想象,却能在短短几年后就重振旗鼓,带着一众勇士剑指南极。

    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之后的几个小时里,赵阳跟着郭坤又和造船厂的技术人员探讨了很多船舶改造上的细节,虽然不能拍照,也没办法用文字记录成文,但那份众志成城的决心还是感染了他,恨不得多听多看一些。

    “郭主任,严老师,小伙子,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吃完午饭再走吧,我们食堂有北方和川渝来的大师傅,保证能让你们吃到家乡味道。”

    讨论临近尾声,时间也早过了饭点,造船厂办公室的同志盛情相邀,但郭坤却委婉拒绝。

    倒不是因为几人不饿,相反早上那点食物已经消耗殆尽,刚才精神专注所以没觉得,现在放松下来反而饥饿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