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索之心 (第3/3页)
汹涌而来。
“我们下午还约了要去纺织科学研究院,那边的同志还在等着我们,实在没时间吃饭了,等我们胜利凯旋,请你们来一起庆功。”
返程的客轮上依然江风徐徐,但赵阳的心境却和来时截然不同,他手里拿着郭琨早上就藏在包里的馒头和矿泉水,这便是几人一整天的口粮。
对于老一辈的中国野外科学工作者来说,风餐露宿早就习以为常。
看着把馒头吃得津津有味的严奇,赵阳第一次意识到去南极开展科研考察绝不是“过家家”,要面对的困难恐怕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下午的行程被郭坤安排得特别紧凑,三人接连又与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上海羽绒厂的技术人员会面,落实了羽绒服等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进度。
这些衣服看起来普普通通,但为了能够应对南极恶劣的环境且不影响队员们正常开展工作,必须做到保暖、穿着宽松轻便、外不透风、内不逸气等特点,对于面料和工艺的要求其实非常之高。
原本郭坤还特别担心服装的问题,甚至已经做好了牺牲灵活性来保证安全性的备用方案。
但这次拜访却听到了好消息,研究院的同志经过无数次的反复试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研制出了特殊面料,其质量甚至超过了日本的同类产品。
而羽绒厂也已经在加班加点赶制,要不了多久,上千套极低羽绒服和夏考服就能够交付到考察队的手上。
等回到招待所的时候已经是夜里,这个点若是在赵阳出生的小县城早就应该静悄悄了,但无论是四旁的小巷还是外面的大马路,完全一副人头攒动、霓虹闪烁的热闹景象。
短短几年的改革开放就赋予了这颗东方明珠崭新的气象,国家的发展成为了老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的最大底气。
为什么要费尽力气组织考察队冒着生命危险远赴南极?
是因为虚名?还是为了抢夺资源?又或单纯是被欺压多年的中国人民不甘人后的倔强?
赵阳现在还分辨不清,但那求索的欲望已然在他的内心深处熊熊燃烧。
“小赵,咋发呆呢?今天走累啦?让郭主任去给你弄泡面吃,这家伙箱子里偷偷藏了两大包,整天搞得跟个宝贝一样,今天必须让他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