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扬州慢】 (第3/3页)
光是最近半年,便与他那位座师一道治罪工部几十人,今科春闱又让宁首辅损失礼部岳侍郎这位臂助。”
王贵面色凝重地点点头:“下官所虑,正是如此。那位年轻气盛,又有骨鲠之名在外,难免锐气十足。这扬州城可不是翰林院的清闲书斋,这里的账册文书浩瀚纷杂,两淮盐务的九曲回肠,漕运丁口的盘根错节,那都是咱们用多少岁月才摸索清楚的门路?就怕小薛大人不谙此道,又一心想做些大事出来,拿着鸡毛当令箭,不分青红皂白便要溯本清源。”
“本末倒置,最为致命。”刘让冷冷接口,眸光一闪,“源头是泥沙还是清泉,有时反而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这水能顺畅地流,能让上上下下都喝得上水解得了渴。若是一味追查源头,搅得泥沙俱下浊浪滔天,淹了良田断了生计,那便是好心办了祸事。”
“通判大人睿智,所见极是!”王贵彻底明白了刘让的态度和底线,心中大定,脸上重新堆起恭敬的笑容,“这扬州的天,晴雨变幻自有其理,正如茶要慢慢品,路要稳稳走。大人您熟悉扬州水土人情,坐镇通判之位五载如一日,如同这炉中不熄的炭火,是维系这碗魁龙珠温润醇和的关键。”
刘让自然明白对方这番话的用意。
王贵虽然只是旁支子弟,但今日来此定然是代表他身后家中长辈的意见。
简而言之,面对那位即将走马上任的少年新贵,本地几家大族得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态度。
至于府衙后宅那位肯定还在埋首故纸堆的谭知府,两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及。
前任知府韩翊因为治水不利被罢官,年近五旬的谭明光从湖广布政司调来,起初以刘让为首的本地官吏谨慎观察,很快就发现这位谭知府是个迂腐的道学,整天只研究那些案牍文字,时间一长也就无人在意。
短暂的沉默过后,刘让徐徐道:“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一府之地,尤其是我扬州这般金雕玉砌、锦绣包裹、内里经络牵连复杂之所,更要讲究慢工细活、文火慢炖。当年薛文肃公深谙此道,所以他能在短短几年里掌控大局,然而从过去几年京中的消息来看,那位小薛大人横冲直撞惯了,丝毫不肖其父,届时只怕会将扬州境内弄得乌烟瘴气。”
王贵心领神会,拿起茶壶为刘让的杯中续上温热的茶汤,恭敬地说道:“我等在扬州土生土长,世代蒙受乡梓恩泽,自然不希望看到那种场景。大人您放心,这府衙内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下官们自会秉承大人的指示,用心料理,务必让一切看起来都顺理成章。”
刘让微微颔首,端起重新斟满的天青釉马蹄杯,与王贵的杯子隔着淡淡的茶烟,轻轻一碰。
“说到底,只需我等齐心协力,这扬州地界就翻不了天。”刘让终于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缓缓道,“半月之后,待客人到了,我等便在这廊下再泡一壶好茶,请那位小薛大人仔细品品扬州的风土人情。”
王贵满面堆笑,颇为春风得意。
茶尽人未散,廊间的风似乎也带上优雅闲适的份量,一如这淮扬胜地的千古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