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齐国公,你咋就不敢跟江阁老干上呢! (第2/3页)
几十年的交引法,怎能就此轻易取消呢?”
仅是一刹,就有人连连附和点头:“祖宗之制,怎能轻易更改?”
“就我们茶商亏了啊!”一人叹道。
余下几人,齐齐皱眉。
朝廷放开官营的政策,于绝大部分商人而言都是一等一的大好事。
唯一的例外,就是茶商!
无它,茶商的赚钱逻辑跟其他生意不一样。
其他生意,几乎都是挣百姓的钱。
茶商,挣的朝廷的钱!
自建国以来,不少民生需求都被朝廷定为“专卖”,盐、酒、茶、矾、铁、煤、香料、醋
其中,盐和茶最为特殊。
凡是涉及盐和茶的商人,都得求取盐引、茶引,以此作为贩盐、茶的资格。
由此,也延伸出了一种特殊的贪腐过程,也即借盐引、茶引套取朝廷钱财。
自“交引”制度实行以来,主要有两种法子得到贩卖盐、茶的资格,分别是入中法与折中法。
入中法是运送粮食到边疆,边军开具相应额度的交引,一如商人运送了一百万贯的粮食,边军就开具可兑换价值一百万贯的盐引或是茶引。
折中法是商人给钱或物,以此兑换相应价值的盐引或茶引。
但,仅仅是理论上是这样。
事实上,朝廷为了鼓励商人往边疆运送粮食,可能会默许一百万贯的粮食开具一百一十贯的盐引、茶引。
关键,商人与边军官吏还都会有些许勾连。
这就使得一百万贯的粮食可能开具出一百五十万贯的盐引、茶引,这已经成了盐商、茶商赚钱的一道流程。
然而,一道政令颁下,朝廷顺带着废了交引法,行所谓的证钱法!
流程也不难,商人运送粮食到边疆,边军会予以估值,并给予商人现钱,
除了现钱以外,每百石粮食就会给一张所谓的“卖粮卷”,并开具贩卖文书。
相较于交引法而言,仅仅的多了一道流程,从一次交易变为了两次交易。
本来是商人以粮食换取盐引、茶引,然后去指定的地方领取盐、茶即可。
如今,商人得卖粮给边军,再向管理茶、盐的部门买茶、盐。
表面上没什么差别,实际上差别极大。
以前交引都是有价值的“货币”,一次运粮可能开具几百张交引,一张价值几十石盐,本质上既是贩卖资格,也是货币。
但,这一次的“卖粮卷”却没有货币价值,仅仅是纯粹的贩卖资格,手上有一张“卖粮卷”,商人才有资格买一定重量的盐亦或是茶。
至于,具体到了买盐或者茶的环节,却是得单独掏钱。
也正是这一道流程,让几人连连皱眉。
无它,这意味着以前茶引法的“贪腐利润”彻底消失得一干二净。
以前的贸易法子,买方和卖方是一拨人。
买粮的是边军,卖盐、茶的本质上也是边军。
如今,买粮是边军,卖盐、茶的成了相关司衙。
以往,一万石粮食运到边疆,边军可能大方的开具五千石盐的交引,凭此商人可领取五千石盐。
如今,一万石粮食可能卖给边军是一万贯钱,但到相关司衙涨了盐价,一万贯钱仅能买四千石盐!
一道流程,彻底让以物换物成了“自由贸易”。
“唉!”一人咬着牙,问道:“盐商也亏了,他们怎么说?”
瘦子摇头道:“盐商没亏。”
“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根本不会亏。”
近些年,粮价上涨,百姓都已经渐渐的减少喝茶,这也就使得茶的价格大肆浮动。
单就卖茶这一买卖而言,茶商甚至都有可能亏钱。
总体上没有亏钱,主要就是因为可以套取朝廷的钱财作“补贴”。
这一次,官营取消,贩茶的市场扩大了不少,但这并不代表茶商就能就此盈利。
说到底,茶从来就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茶也存在损毁、发潮一说。
盐不一样,人要活着就得吃盐。
官盐取消,盐商的市场是真的扩大了不少。
相较于市场扩大带来的利润而言,交引法取消带来的损失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也是为何说茶商是唯一受害者的缘故。
交引法取消,没了朝廷的“补贴”,茶商是真的损失惨重!
“那怎么办?”一名茶商面色凝重:“一旦朝廷的政策真的定下来,将来几十年可都没有好日子可过啊!”
“那你是什么意思?”另一名茶商附和道:“难不成,还要对抗朝廷?”
此言一出,几人面面相觑,下意识的望向了率先说话的瘦子。
约莫十息。
瘦子沉着脸,缓缓道:“设法找盐铁司的几位大人问一问吧。”
“万万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样的恶政,必须取消!”
户部,盐铁司。
约莫十余人,或文或武,齐聚公堂。
“嗒!”
一拍惊案,盐铁司郎中陈襄眼中闪过一丝愠怒:“盐、酒、茶,事关民生,怎能让于商贾?”
“哼!”
陈襄重声叱道:“江子川,江郎才尽矣!”
“大人,上书吧!”
“不若一齐上奏,弹劾于他!”
“恶政动摇社稷,实该废止!”
“我底下的几个茶商有点坐不住了,必须得取消恶政!”
“这就是在针对盐铁司,针对大人!”
十余人,相继附和,尽皆怒容满面。
一道“重手工业”的政令颁下,要说谁最难受,无疑是盐铁司的人。
从上到下,无一例外,都是受害者。
一则,政令上取消了官营,也即意味着唯有专营、私营,没有官营。
本来,盐铁司官吏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官商勾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